人們總是習慣性地把購物稱作買“東西”。為什麼把物品稱作“東西”呢?而不是“南北”。
追溯歷史,大概有以下幾種說法。一是在東漢時期,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都是商賈聚集之地,人們常把到洛陽採購貨物稱作“買東”;而前往長安則稱為“買西”,這樣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東西”一詞便成了對貨物的代稱。
第二種說法是,在唐朝長安商業非常繁華,城內有兩個大市場,經營服裝珍寶之類。一個名叫“東市”,另一個叫“西市”。人們經常去東市購買貨物,也經常去西市購買貨物。後來逐漸簡稱去買“東西”了。
第三種說法是,在宋朝時著名理學家朱熹有一天在路上碰見了提著籃子去購物的好朋友盛溫如。朱熹問他:“你幹什麼去”盛溫如答道:“去買東西”,朱熹又問:“難道不能買“南北”?盛溫如說:“不可,因為根據五行'金木水火土'與'東西南北中'相匹配的道理來說,東方為木,西方為金,凡是屬金木之類的,都可以用籃子來裝;而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水火之類是不能用籃子來裝的。所以只能說買'東西',而不能說買'南北'”。
還有種說法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常在東方購買貨物,出售給西方。也同樣買西方的貨物出售給東方。如此,就逐漸寅演變成了買“東西”,而非買"南北"。
其實,以上各種說法都只是傳說而已,並不可考究。根據《巢林筆談續編》的記載,明朝時候,崇禎帝對此也很疑惑,他問詞大臣:當今市場交易,為何只說“買東西”,不說“買南北”?這時候輔臣周延儒回答道:南方火,北方水,入夜叩門求水火(要個打火石、借點水的),沒有不給的,不必交易,所以說買東西,不說買南北。(南方火,北方水,昏夜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不待交易。故但言買東西,而不及南北)事實上,這個回答也非常牽強。古今多數學者,更加傾向於這詞語源自於古代市場的分佈,幾乎大城市中都分東市和西市。
事實上,歷史上也有很多是南北分佈的市場。譬如南北朝敘事詩《木蘭辭》裡說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但漢朝、唐朝和宋朝是中國明代以前的三個最最主要的朝代,在這幾個朝代中,一般的城市只有東西兩個集市。故而長時間的積累,人們把說買物品,說成是買“東西”。
#歷史#、#民俗#
作者:費琪
責編:費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