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屈原任楚國左徒期間,經常四處訪賢納士。一次,屈原回到他的故鄉選賢,卻不料出現了一樁怪事。
那天晚上,屈原和他的學生閱完文卷後,發現應舉的五百人中,有四十九人的答案一模一樣,都應列為頭名,只有一名相差一點,名列第二,是人才濟濟,還是有人作弊?屈原苦苦地們索著!
夜過三更,屈原便打發學生們離去,他一人仔細地查閱文卷,分析原因,他忽然想起,那天晚上,自己在擬卷時,過去的學生曾拜訪過他......莫不是......
他冥思很久,最後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便叫醒學生們,佈置了一番,然後便一起動手提題金榜。
天一亮、金榜就掛到衙門口的大門口上,榜上是五十人的姓名,榜名寫明,此榜乃為初薦,明日巳時複試。
第二天清晨,四十九個頭名衣冠楚楚,全部到齊,只有第二名遲遲未到,直到擇賢快開始時,一個個穿著索裝,頭包淡青長巾的年輕人才滿臉流汗,匆匆趕來,他就是榜上的第二名,名字叫的 昭漢。
四十九個頭名都用都夷的目光看著這個鄉下人發笑,屈原卻把自己的座位讓給昭漢,讓他好好歇一會兒。
接著,屈原向大家說:“現在正是穀雨時節,你們每人帶一點谷種回去,秋後來這交卷。誰收的籽實最多,誰就中了。”屈原的學生立即將早已準備好的谷種,給每人發了一百粒。
這種考試方法,從未見過,大家取過谷種議論紛紛地走了。昭漢看著手裡的一百粒谷種愣愣出神,他像是發現谷種裡有什麼奧秘一樣。
屈原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膀說:“你的文章作得不錯,取第二名,你不感到屈材嗎?快去吧!”昭漢向屈原施了禮,走了。
轉眼間,秋天到了,四十九個頭名考生,請人揹筐提籃,帶著黃澄澄的金谷,談笑風生地來到了考場,唯有昭漢悶悶不樂地捧著一隻小土缽,最後走了進來,站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裡。
學生們檢驗著每個人的成績:有一萬多粒的,兩萬多粒的,最多的竟達十萬多粒。屈原看著這一小堆金燦燦的稻穀,心中很不高興。
最後輪到了昭漢,那些人看著昭漢雙手捧著一隻土缽走了進來,立刻發出一陣輕蔑的笑聲,昭漢卻神態自若,任人恥笑。
屈原細細看著昭漢小缽裡的穀粒,興致勃勃地問:“多少顆?”“九百九十九顆,我把一百粒谷種仔細挑選了幾遍,發現只有三粒可作種,這就是三粒谷種的果實。”
屈原捧著小土缽激動地對昭漢說:“真摯的年輕人啊!你的品格像芝蘭一樣純潔芳香,像三粒谷種一樣誠實!”接著,屈原當眾宣佈,昭漢是這次應考的唯一賢才。
原來,屈原叫他的助手把全部稻種都蒸死,每人發的一百粒種子中,只摻進三粒能生長的金粳稻種。四十九人聽了屈原的話,面面相覷十分狼狽,只好一個個羞容滿面地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