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個大學時的小故事給大家品一品。
每個大學裡面都有非常大的垃圾箱,每個大學也都經常出沒那些撿破爛的還有收破爛的。
在我們的幾棟宿舍樓的門口有幾個非常大的垃圾箱,旁邊呢就有一個外地的大哥在那裡收破爛。這位大哥生活姿態那是非常的令人羨慕的。
他有一個摺疊的躺椅,旁邊有一個板凳和一輛三輪車。板凳上放著一個收音機和一個裝滿熱茶的茶缸。每天就找個離垃圾箱二三十米處找一個能曬太陽的地方往那裡一躺,聽聽評書,聽聽戲,大家看來甚是逍遙快活。
我呢,因為家裡條件不太好,平時經常把攢著的礦泉水、飲料瓶、舊書之類的東西集中起來賣給他。也算熟識,雖然熟,但交流並不是很多。但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讓我特別驚詫的事情。
應該是女生宿舍的小姑娘們攢了一大袋子礦泉水瓶,幾個人抬了出來就扔到了垃圾箱旁邊。正常人去想,都會覺得這個收廢品的大哥肯定會立即起身,快步上前把那一袋瓶子放在自己的三輪上。
而實際情況卻沒有,大哥只是睜了下眼,然後又緩緩閉上了,依然隨著戲曲的節奏抖動著雙腳。但見一個老太太一溜兒小碎步地跑上前,準備拉起那一袋子水瓶,但是年紀太大,沒有拉起來,正好看到我就衝我喊:小夥子,嘛呢?快來幫忙啊。
我一個大小夥子,遇到這種事肯定是義不容辭啊。走上前拎起袋口,直接背在了肩上,才發現確實好沉。背上之後就慢慢悠悠地向收破爛的大哥走去。
老太太呢,指定是抬不動袋子但也幫不上什麼忙,可是她卻把一隻手一直搭在了袋子上,我一看,大媽這是在宣誓主權啊,告訴外人,這小夥子只是個幫忙的,這袋子裡的東西賣了錢都是她的。
到了大哥面前,把袋子往地上一放,剛鬆手,大媽就說了句:小夥子,沒你事了,去玩吧。我心裡笑了笑就默默地走到邊上去了。看著大哥挨個把瓶子數了一遍,然後拿出一大把零錢數了數遞給了老太太。老太太笑呵呵地走了,嘴裡唸叨著:中午的菜錢有了。
老太太沒走遠,走過來一位應該是教授,教授對收破爛的大哥說:年輕人,你是懶呢還是傻呢?你自己把瓶子拿過來又不是拿不動,還要把別人的手拿過來,來來回回你少賺多少錢?我看你應該不是懶,就是傻。
大哥慢慢地睜開眼望著教授,並沒有站起身來。說了一句令周邊人都刮目相看的話:我是收破爛的,不是撿破爛的。就把教授說愣在那裡了。
這就是水平啊,這就是境界。
- 從態度上來說,這便是所謂的“有所為,有所不為”;
- 從行業來講,這便是產業鏈的一段;
- 從營銷學上來講,就是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
- 再從哲學角度來看,就是知道自己的誰,知道自己是幹嘛的……
世間所有的高明與智慧都包含著這個道理,每個人能做的事都是有邊界的,只有定位好自己的邊界,才能把自己能力範圍內擅長的事做好。你是坐辦公室的就想著在辦公室裡怎麼把事做好,你是搬磚的就應該想著如何在工程上多賺錢。
現在社會生活壓力都很大,很多人都想著做點副業賺點錢。比如我一個朋友就是做會計的,最後覺得養家有點困難,大晚上找了個兼職去端盤子想多賺點錢。我說並不是對職業有任何的偏見,而是一個像你這樣高學歷的人應該從你的專業上來找點副業來做,把自己能力邊界認知清晰,不但可以更有動力,也可以賺到更多的錢。
還有些人總是看到網路上宣傳的各種業餘賺錢的方式,哪一種都想去嘗試一下,一圈下來沒賺幾個錢,還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因為並不是每件事情都適合所有人。做任何事情都應該知道自己是誰,認清自己的能力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