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車網 技術頻道】為實現城市級的NOA,智慧駕駛系統主流的方案是採用以鐳射雷達為主的技術路線,而智己 IM AD則採用了高精地圖+視覺融合的解決方案。這一架構讓我們不妨對其在複雜道路下的感知能力、高精度的定位系統、基於高精地圖的規劃和執行能力心存顧慮,但其在蘇州晚高峰的路程中,全程40公里無接管的表現,著實讓我們有所期待!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智己工程樣車在這40公里的路程中覆蓋了城區道路和封閉式的高架路段,而目前市面上基於高精地圖實現封閉道路的NOA不在少數,但城市NOA相對而言其行駛的環境更為複雜,多場景的適應能力要求更高,只是在速度層面有所降低。
影片源自新出行:#「逃離」魔都後還能 0 接管嗎?40 公里高峰期體驗智己汽車 IM AD!#
要實現高階的自動駕駛,強大的硬體架構是基礎,加上全流程的資料驅動演算法,彼此的協同,才能實現強大的感知、規劃以及執行能力,以及非常“老道”的駕駛方式。智己L7(詢底價|查參配)的硬體基礎是搭載英偉達 Xavier晶片,並由12 個高畫質攝像頭、5 顆毫米波雷達、12 顆超聲波雷達、軍工級高精度IMU、中海庭高精地圖、V2X車端技術組成的方案。
後期還可支援升級鐳射雷達、英偉達Orin(500+TOPS)計算平臺,以提升更優秀的感知和定位能力,進一步提升人性化的體驗。
城區道路NOA如何應對路口突發情況?
在城市道路中,紅綠燈十字路口的路況十分複雜,自動駕駛系統的感知包括紅綠燈的識別、不同車輛狀態的識別、不同道路流的識別。
識別慢車、避讓電瓶車
影片中,智己IM AD 在行駛的過程中,遇到慢車的時候,會自動執行一個超車繞行的動作,整個操作的過程相對來說是比較輕柔的,並沒有突兀感。
在車輛右轉的過程中,會透過遠距離識別交通訊號燈後,進行一個提前的判斷,進而選擇直接右轉還是等待右轉指示燈後執行。在影片中,右轉的過程中識別到電瓶車後,自動進行一個提早的緩慢剎車動作,並沒有直接剎停,這一操作也更趨向於人為操作。
在自動駕駛中,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也就是常說的corner case,智己IM AD能夠快速的進行感知後的決策,在加上符合人性化的處理邏輯,這也是下一階段的自動駕駛所要進化的。
遠離大車、處理超近距離加塞
在車輛右側以及對向車道有大車經過時,智己 IM AD精準的識別之後,會進行一個輕微的避讓動作,保持安全車距,等待大車通過後再重新居中行駛,在使用者體驗上會更加友好。而在超近距離cut-in(加塞)的過程中,雙方會進行一個短暫的博弈之後,執行一個柔和的避讓動作,以保證安全。
在擁堵路段行駛時,車輛會啟動超級擁堵模式,進行速度的控制,跟車距離的控制,以及變道過程中所需要的一個空間,實時預判智慧縮短跟車的距離,按照使用者日常的開車習慣,正常的往前挪,防止加塞的同時,增加了通勤效率。
高架路段NOA更像一名“老司機”
在封閉路段的智慧駕駛,是目前各大車企率先推出的點對點自動駕駛,而智己 IM AD 的執行則更加的老練,更符合使用者的駕駛習慣。
自動上高架、匯流、併線
車輛準備進入高架路段之前也會對高架上的紅綠燈進行識別功能,匯入主路之前會沿著匝道的內側道路進行行駛,直到路面出現虛線後再匯入主幹道。匯入主路後會自動選擇一個通行效率最優的道路,根據交通流和目前的狀態自動選擇車道線。
智己 IM AD 在整個的提速過程中相對比較緩慢,並沒有立即提到限速值,這也是目前智慧駕駛普遍使用的一種標定。
智己IM AD在變道的邏輯上,一個是根據高精地圖去自動匹配車道,另一個是透過實時的感知,結合跟車距離以及交通流的狀態進行自主變道。
應對Y字形匝道、大麴率轉彎
在高架路上行駛時有了高精地圖的加持,Y字形的匝道口也能夠輕鬆的應對,為增加通行效率,車輛會提前兩公里左右貼近道路的右側行駛,這樣能夠儘快的匯入主路。此外,在影片中看出,在車輛較少的情況下,IM AD 系統路過匝道口時,也會盡量靠左側道路行駛,遠離匝道口,保證一定的安全性。
在匯入主路之前,道路縮窄,需要併線的時候,會一點點的往裡併線,往裡進行試探,在緊急情況下會提前的進行一個避讓,在主路擁堵的情況下還會在原地進行等待。在透過大麴率的匝道時,會自動減緩速度,必要時會進行變道動作,以保證行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選擇最優車道、識別模糊標線
在高架路上出現長實線時,不可避免的存在擁堵情況,基於高精地圖以及實時感知,選擇最優的車道路線,提高通行效率,從而也避免錯過匝道出口的情況。
此外,在透過混亂標線時,因為有高精地圖的加持,IM AD表現得十分穩定,能夠精確的識別新舊標線,並能夠透過雲端採集,完成道路資訊的更新。
自動下匝道
在車輛出匝道時,也會提前向右側車道進行併線,變道的過程中發現有其它車輛匯入時,會進行一個非常柔和的避讓,並沒有直接緊急制動,當匯入車輛車速較快時,則會讓它先行透過,這一過程也並非一次完成,而是多次的進行感知、計劃、執行。
出匝道後也會進行一個持續的試探動作,並會提前的進行一個併線,儘可能的在紅綠燈路口進行一個排隊操作,而不是插隊的動作。
智己IM AD如何依靠「低」算力解決「大」問題?
在目前主流的全流程點對點之間的智慧駕駛,還是基於高精地圖來實現的,但高精地圖的問題在於覆蓋區域不夠完善,經常會出現短暫的自動駕駛退出的情況。而基於高精地圖的智慧駕駛很難實現全場景的覆蓋,以及認知能力的不足,這也是封閉式NOA相對於城區道路的NOA能夠更快推出的原因。
智慧駕駛要實現技術層面的能力是很容易實現,除了技術部分,更難的是如何在人與車輛的博弈之間,更貼近人為駕駛的使用情況。當智慧駕駛在使用的過程中,遇到突發情況時的感知能力,經過處理之後會進行非常激進的執行過程,當系統無法處理的情況會直接人為的接管車輛。
這一過程,其實是增加駕駛者的緊張感,並沒有更加的舒心,這也是大家區分智慧駕駛好壞的重要指標。
智己IM AD 的處理邏輯
智己IM AD採用的是高精地圖+視覺融合的解決方案,其整體的成本相對較低,硬體架構的迭代的更新會比較快,並且能夠透過全流程的資料驅動技術進行資料採集,加上Momenta自研演算法的加持。
在實際的智慧駕駛過程中,簡單的常規問題佔據90%左右,而剩下的10%的複雜長尾問題就需要依據海量的資料就行回傳,以實現接管率的不斷減少,全場景的覆蓋,這是一個持續的解決問題的過程。
智己IM AD在正式量產後,使用了一套信任增強的互動方式,透過「WIFI訊號標」的方式進行劃等級。在三格狀態的過程中,則是非常的有信心安全的透過;兩格狀態時,則是需要使用者稍微注意;只有一格狀態時則是隨時可能接管車輛,但遇到緊急情況時而不是進行一個提示接管,是直接進行介入制動。
因為再透過提示接管,在時間上是不允許的。這一系統也會持續的對駕駛習慣進行一個學習,增強信心的同時,降低使用的緊張感,以更貼合用戶真實的駕駛風格。
此外,在智己IM AD架構中,使用的軍工級高精度慣導,能夠在高精地圖無法定位的時候進行補充定位,提高車輛在城市中的定位精度,以及在實時定位上提供更好的冗餘。
再加上V2X車端技術,這是提升感知能力更好的補充,這也是解決“鬼探頭”的核心技術。再加上高算力Orin晶片和鐳射雷達,以匹配更高階的自動駕駛所要具備的硬本事,才能將人性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全文總結
在目前智慧駕駛的軍備競賽中,廠家若沒有點真本事是無法拋頭露面的,而智己IM AD系統再一次的讓我們看到了除了技術層面的進步,在體驗上同樣能夠做到富有溫度。全程零接管的同時,處理的方式也更加的柔和,更為智慧駕駛領域提供了新的思考。
未來,在更高階的硬體架構中,處理極端情況的能力也會更強,人與機器的融合也會更加友善,在完全自動駕駛尚未到來之前,這就是智慧駕駛最好的盛景!
(文:太平洋汽車網 崖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