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秋天有顏色,想必一定是金黃色。
天藍稻黃,收割機來回穿梭,金黃色的稻穀紛紛入袋。
當下,廣西農墾兆和明陽種業基地進入收割季。
“畝產應該在400斤以上,制種非常成功。”廣西兆和種業公司副總經理滕輝升一臉笑意。
這個名為“感溫秈型三系雜交水稻”育種專案面積500畝,預計可收穫優質稻種20萬斤。按每斤稻種播兩畝計算,可種植40萬畝。
同樣的稻田,不同的效益,讓黃新光大發感慨。黃新光由明陽農場派駐基地,負責提供用水用電等服務。“以前種常規稻,只能保本;現在專於制種,儘管產量不高,但單價高出數倍,經濟效益明顯提高。”預計,今年用於育種的500畝利潤有望接近200萬元;明年,完成育種面積3000畝,目標利潤800萬元。
離開豐收現場,記者徜徉於試驗田間。
我們發現這裡的稻田和別處不一樣:稻稈高低不一卻驚人統一,大概6株之間有一排高出30釐米左右。“這是雜交試種,高的為父本,矮的是母本;授花而成便是雜交水稻。”滕輝升介紹,優質稻種需經過多次雜交,育種完成後經各地試種,最後方為商業種子。
繼續前行,一壟田顯得“鶴立雞群”:稻杆良莠不齊,稻穗顆粒大小不一。“這是試種失敗的品種。”滕輝升說,基於優中選優的原則,新品種需要不斷測試測配。
而這也是農墾攜手兆和的主要原因。農墾需要良種,如果依靠自身力量從零開始,沒有10年功夫很難見效;兆和作為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軟肋是缺田缺地,農墾就成了科技轉化的上選。
這是廣西農墾集團首度進軍水稻、玉米種業,依託豐富的土地資源,藉助有多年制種經驗的廣西兆和種業公司研發力量,以現代農業為基礎,匯入前沿農業技術,選育突破新品種,提高種業競爭力,旨在提升廣西主要農作物良種育種、制種能力,打造廣西農墾集團種業科技晶片,填補廣西國家制種大省區的空白。
“感溫秈型三系雜交水稻高產、抗性好,米質較優,適合在長江中下游、華南地區的水稻種植區推廣。”滕輝升表示。
不僅如此,這個位於明陽農場的種業基地佔地3000畝,總投資約1.1億元,目前完成一期連片水稻制種基地建設500畝,規模為廣西最大,每年進行一萬多個水稻、玉米新組合的選育種研究。明年,基地將建成工廠化育秧中心、種子加工處理中心、種子倉儲中心等,實現育種全產業鏈。
廣西農墾墾紅農業公司總經理鄒優君表示,新品種優先在廣西農墾集團墾區種植推廣,逐漸輻射全國,為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破解技術卡脖子問題,立志打贏一場種業翻身仗,為的是“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種子是農業的晶片,“作為農業‘國家隊’,農墾義不容辭投身種業攻關。”廣西農墾集團董事長甘承會說。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廣西農墾再次把使命扛在肩上。
今年是廣西農墾建墾70年,多年來廣西農墾一直引領農業發展,沃柑、芒果等水果種植始於農墾,種業更新從未止步。在養殖方面,農墾是廣西生豬生產的生力軍,種豬生產領跑廣西。
深耕種業,廣西農墾又因一粒種子的歡歌而“出圈”。
來源:廣西日報
記者: 莫 迪 韋繼川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