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寫的《原來湖北人生活中常說的方言字,真的可以寫出哦》,引起不少網友共鳴。從小就會說,卻偏偏不會寫,哈哈,這很正常,因為是方言,是口語嘛。
今天再補充幾個,看看常說的這些個方言字到底長啥樣的,歡迎大家不吝指正。
1. 酘 [dòu]
左邊“酉”字,本義是“酒器”,引申為“酒”;右邊“殳”(shū)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錘棒一類的器具。本義是一種兵器,有稜無刃,撞擊和擊打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擊打酒具之意,引申為酒再釀,酒再喝的意思。古人喝酒前一晚喝太多,次日方再飲才盡興,因此稱酒後再喝叫“酘”,就是接著喝的意思。
比如:吾鄉造酒者既漉,復投以他酒更釀,謂之酘酒。——清·桂馥《札樸》
在老北京和湖北地區的方言中,讀“tóu”,意思是將有肥皂或洗衣粉沫的衣服放在清水裡漂洗。
比如:衣服打了好幾遍肥皂,在水裡多酘幾遍,才能洗乾淨。
2. 㩟 [zhài]
右邊“寨“字,本義是防守用的柵欄,跟提手旁組合一起就是縫補,縫綴的意思,想想看,衣服上留下的線腳是不是很像柵欄啊。
在湖北地區的方言裡,這個字讀“zài“,意思是把衣服等上面必要的物件兒縫上。比如:㩟釦子 ,㩟個荷包。在農村地區,蓋的被子都是大人㩟的,就是把棉花用床單裹住,面上罩著大床單,然後用針線縫起來,最後用大針腳㩟一遍,俗稱” 㩟被子“。
我想,敹(liáo)和縫的針腳小一些,密一些,與㩟還是有區別的吧。
3. 餳 [xíng]
本義是用麥芽或谷芽熬成的飴糖,後引申為糖塊、面劑子等變軟,北方和湖北地區方言常用語,讀作“xǐng”,三聲。
比如:面和好了,放在哪兒餳一個小時,然後再蒸饅頭。
4. 睖 [lèng]
從目,從夌(líng)。“夌”為“四邊形的平面”,與“目”組合,表示不是用正常的眼神看人,就是“瞪,怒視”的意思。
在湖北和北方地區,讀作“léng”,二聲,意思是拿眼睛斜著瞪人,表示心裡不滿。
比如:別老拿眼睛睖人,很沒有禮貌!
5. 揳 [xiè]
右邊“契”,本義是“刻”和“刻劃用的刀具”,與提手旁組合,就是用手刻的意思,後引申為捶打,特指楔子、釘子等錘打到物體裡面。
在湖北和北方地區方言裡,讀“xiē”,一聲,常常表示憤怒的人脫口而出的威脅話。比如:你找揳啊,信不信我一鋤頭揳死你!有點像東北話,你找削啊?
6. 擓 擓[kuǎi]
字典裡有三個意思:①搔,輕抓;②用胳膊挎著;③舀水
在湖北和北方地區的方言裡,常常表示用胳膊挎著。比如:奶奶總是閒不住,常常擓個籃子去打豬草。
7. 銚 [diào]
“兆”意為“遠”。“金”與“兆”聯合起來表示一種金屬製出遠門隨身帶著的小鍋”。本義是便攜的小金屬鍋。湖北地區一種用來煨藕湯的沙鍋,農村地區用來熱水的鐵皮罐子。比如:銚子煨的藕湯,總是留到我一大碗…..
8. 杪 [miǎo]
意思是樹枝的細梢末端。在湖北方言裡,讀“miáo”,二聲。比如:你瞧,那樹杪子上有隻喜鵲在吃毛毛蟲。
9. 皴 [cūn]
在湖北地區方言裡,讀“cěn”,意思是面板因受凍或受風吹而乾裂。比如:一到冬天,媽媽的手和臉就皴了。
10. [zhuăi]
湖北方言裡,“蹲下”的意思。比如:趕快zhuăi下,小心頭被碰到了。
很遺憾的是,自始至終都沒有找到對應的漢字,只好以拼音代替。上面是根據《漢語方言大詞典》構造的,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