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臨近年底,總會想到家鄉,想到了春節,又想到了耍社火。記憶中,我的家鄉平襄鎮蒲溝村的社火總是那麼熱鬧非凡,紅紅火火,長輩們的演藝水平聞名遠近,永遠縈繞在腦海之中。每到春節大年初二三,總會有幾個喜歡熱鬧的,出東家進西家,幾局罐罐茶下來,鬧社火的意見基本達成一致,確定“社火攤”之後,大約在初五六左右,全村老少爺們便懷著喜悅的心情,進進出出“社火攤”,擂起一年未動的大鼓,合著鑼聲,扎獅子頭、糊蠟花碗、粘高燈、扎旱船、唱洋歌、練小曲、演練隊形,每個參與其中的大人小孩既忙碌又興奮,為了能在春節之時順利地起社火做著充分的準備。
一般在大年初八九晚上,熱鬧非凡的社火便準時耍起來了,這一耍就是好幾日,一直耍到民間所說的“黑十七”甚至“黑十九”才結束。每一個耍過社火的人,回憶耍社火,先必須忍不住地偷笑幾聲,才能稍釋放一下曾經的快樂。
黑社火,顧名思義就是在晚上耍的社火,又叫夜社火。不過,由於夜晚燈光效果好,黑社火通常要比白天社火好看,在我家鄉蒲溝村,作為古老的民俗,至今常耍常新。
社火說白了就是鄉村勞動人民自發組織的“土文藝節目”,其目的是,驅邪避災,祝願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六畜興旺、五穀豐登。老家的黑社火包括跑龍燈、舞獅子、栽秧歌、唱小曲、劃旱船等多個節目。
別看黑社火的演員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個個的表演天賦都不差,劃旱船、老妖婆回家、務農這些節目也相當出彩。旱船一般都是紙糊的花船,打扮得越漂亮越好,當然裡面坐的媳婦是男人裝扮的,也必須長得漂亮點,划船的艄公必須頭戴禮帽,玉樹臨風,打扮得濃眉長鬚才行;至於老妖婆,是個搞笑的丑角演員,一般都是男人扮的,越滑稽越好……除此之外,跑馬燈、舞獅、栽秧歌表演等,也是夜社火的焦點。
時隔多年了,關於這些,都是我童年的記憶。隨後一直在外工作,期間多年沒再接觸過老家的黑社火,如今的黑社火在保持原有民俗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不少時代的元素,比如增加了舞蹈,以前馬燈裡裝的是蠟燭,現在改成了彩燈……
老家的黑社火,在日新月異的今天,正是由於你的與時俱進、民俗文化才沒有被時代洪流湮沒。願你在未來,能繼續傳承、繁榮發展!
馬建國/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酒泉市書法家協會會員、玉門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