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瑞:2歲3個月4天的寶寶
瑞爸:英文碩士一枚
繼上回一條蜈蚣引發的慘案之後沒4天,我就又經歷了一次鼴鼠引發的慘案。
這一次,我帶著小瑞在戶外散步,首先見到了一隻兔子。如下圖所示:
我問小瑞:“What's this?” 小瑞答:“Rabbit.”
小瑞很開心。我問小瑞:“What's this?”
小瑞答:“Rabbit.”
然後小瑞走上去要摸兔子。一邊摸兔子,小瑞一邊講了一些英文如“hat(帽子),foot(腳)”;一邊也講了一些中文“手,嘴巴”。當然,小瑞說“手”時,我連說了幾遍“hand,hand,hand”;小瑞說“嘴巴”時,我說了幾遍“mouth, mouth, mouth.”
在小瑞摸到兔子手裡的籃子時問道:“這裡什麼?”
我回答:“This is a basket.” 並且我重複了幾遍:“This is a basket.” “This is a basket.”
接下來到了另一邊,見到另外兩隻動物,如下圖所示:
小瑞走過去摸著這隻大的鼴鼠,奶聲奶氣地問:“這是什麼?”
我一看就傻了。鼴鼠?這單詞不在我的單詞庫裡。(雅思閱讀單項8.5分,英語單詞量應該不少於1萬)沒辦法,但是又不想讓小瑞等太久。就回答:“這是鼴鼠。”
小瑞立即輕聲重複了一句:“鼴鼠”。
與此同時,我馬上拿出手機查鼴鼠的英文,發現是“mole.”
我馬上指著鼴鼠,重複幾遍“mole,mole,mole...”
寫下此文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讀研時學到的索緒爾所講的語氣符號的任意性。意即一開始可以用鼴鼠來指代上圖中這個動物,一開始也可以用貓,狗,豬任何一個名詞來指代這個動物。但是一旦語言中確認了鼴鼠指代上圖中這個動物,那就不可更改了。
由此引申下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對這個鼴鼠與圖片之間的聯絡可能是無形中記憶下來的。但是,由於沒有在英文為母語的環境中,所以mole與圖片始終是沒有建立聯絡的。
因此當小瑞問到這是個什麼時,我只能查字典去找到相應的英文。如果要讓寶寶學英語,最佳路徑又何嘗不是直接說英文讓寶寶建立英文和動物進行聯絡呢?至少面對恐龍玩具時,小瑞是脫口而出dinosaur的。可能mole真的在我們生活中遇見得不算高頻吧。但這也不是瑞爸不知道mole的藉口。
總結一下:
1.如果瑞爸不想再遭遇教學現場翻車,那就需要時刻加強中英雙語的學習。
2.瑞爸教小瑞英語,雖然面對的只是一個2歲多的寶寶,但對瑞爸的單詞量的要求,不是3500,不是4500,不是5500,不是8000,不是15000,而是無窮大!
3. 有機會要帶小瑞去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呆一下,和英語為母語的人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