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的“荷花盆栽”、逼真的“龍鳳呈祥”、活靈活現的“喜鵲”、栩栩如生的“遊蝦”……如果不仔細看,你可能不知道,這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其實是用南瓜、蘿蔔、西瓜等果蔬雕刻而成。
這些驚豔的作品,都出自汪興軍之手。
享受食雕的快樂
我國的食雕藝術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的《管子》一書中已有“雕卵”的記載,至唐朝和宋代,食雕已成為風尚。如今食雕享有“東方明珠飲食藝術奇葩”的盛譽,更是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既是藝術的結晶體現,也是中華五千年的烹飪文化長河中傳承下來的一門獨特藝術。
在進入餐飲行業初期,汪興軍對食雕藝術如痴如醉。他從零出發、專注學藝、打磨技術,終習得一手高超的食雕技藝。
憑藉自己的絕活, 汪興軍榮獲2003年全國烹飪大賽食雕冠軍。2007年,中國食雕協會授予汪興軍“食雕藝術大師”稱號。
在紀念改革改革開放四十年紀念大會上,汪興軍被評為改革開放40年新疆餐飲行業匠心傳承突出貢獻人物。
從業20餘年中,他獲得過很多國內疆內食雕大獎,靠著一雙巧手,把普通的食材變成了讓人驚豔的藝術品。
汪興軍在個人成就基礎之上,出於對行業的興趣與對事業的責任與感恩,他一直專注於食雕。
為此,他努力著,追逐著,成就著,也幸福著。
妙手帶新人
2003年,汪興軍轉型做了一名烹飪教師,任教於新疆廚師專科學校。憑藉多年在酒店做冷盤師、熱菜師、雕刻師的實際工作經驗,再加上自己的勤奮創新,他的工作更是順風順水。
任教期間,汪興軍參加第五屆全國烹飪大賽,獲得食品雕刻專案金獎,隨後,新疆名廚、新疆烹飪大師等榮譽稱號也接踵而來,這也為他培養學生奠定了更好的基礎。在校五年間,汪興軍培養了近2000名社會急需的餐飲專業技術人才。
為了充實自己的教學技能,2008年汪興軍前往北京拜北京麵塑名家為師,開始學習麵塑製作技藝。2009年回到新疆,創辦汪興軍麵塑工作室,開始落地執行他的培養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的宏偉計劃。
汪興軍把麵塑、食品雕刻、花色拼盤、糖藝、西點翻糖蛋糕等自己的拿手本領做成了特色培訓專案,這在當時是新疆是獨樹一幟的,因此受到了廣大學員的喜愛,學徒紛至沓來。同時,他的這些技能培訓也為餐飲行業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也取得了非凡的成效。工作室創辦至今,汪興軍帶過的學生曾獲得全國烹飪大賽大獎15項,全疆烹飪大賽大獎22項,可謂是碩果累累。
汪興軍的作品多以刻畫新疆風土人情為素材並形成了很濃厚的地域特色,在社會上被廣泛認可。
“實實在在做好做精技藝,不斷學習,不斷突破,培養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為國家的鄉村振興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就是我今後餘生最大的願望。”汪興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