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故宮太和殿屋脊上的“神獸們”火出圈了!人們覺得這幾個小傢伙真的太可愛了!那麼這些“小神獸”一共有幾個?它們都是“哪路神仙”呢?今天咱們就說道說道。
我國的古代建築的簷角或者屋脊之上常常都有一些小神獸出現,它們被稱為屋脊走獸、簷角走獸、仙人走獸、垂脊吻、吻獸等,小獸的數量直接體現住宅的等級,一般總數為單數。
太和殿正脊上的裝飾叫作“鴟吻”,以13塊中空黃琉璃瓦件拼搭而成,故而也被人們稱為“十三拼”。鴟吻是古代神話之中的一個神獸,是龍的第九子。鴟吻從形態上看是魚和龍的結合,因為口大喜吞火,故而被用在正脊的兩頭,有著吞火避火的寓意。
太和殿的垂脊上一共有十個小獸,按照《大清會典》的記載,這十個小獸按照固定的順序排列,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這10個小獸只有在太和殿上才齊全,象徵著“十全十美”。而在“中和殿”及“保和殿”的屋頂上只有9樣小獸,其他殿宇按照等級依次遞減。太和殿兩層屋簷,共有8條垂脊,上面的裝飾,共8個仙人,80個小獸。
吻的大小和走獸數量的多少是根據宮殿等級而定的。清代對宮殿建築的做法有著嚴格的規定,不得越制。《清代營造則例》規定了屋角蹲獸的數量,最多可達9只,隨著建築等級的降低,依次遞減。小獸的減少是從最後的“行什”往前減。
太和殿是國家的象徵、皇權的象徵。所以在建築上也採用最高等級的工程做法。太和殿“大吻”高3.4米,寬2.68米,厚0.32米,重約4.3噸,是我國現存古建築中最大的一對大吻。因其建築超出九五之尊的規格,屋脊上的小獸也隨之增加,加了一個“行什”,成為中國古代建築中唯一的10個小獸的例子。
不管是哪個宮殿,小獸打頭的肯定是一位騎在鳳凰背上的老人,稱“區脊仙人”,又稱“真人”或“冥王”,後面跟隨的小獸數目不等,最多的就是太和殿為10個,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懈豸、鬥牛、行什。
1、龍:龍自古都是皇權的象徵,亦有權貴、吉祥和成功的寓意。將龍排在首位,自然是受中國古代“尊龍”思想的影響。
2、鳳:鳳凰是鳥中之王,中國古代常常用它來表示祥瑞,是吉祥如意的象徵。自從秦漢之時,龍成了帝王的象徵,后妃們也開始稱鳳比鳳。
3、獅子:《後漢書·西域傳》之中最先出現了獅子的形象,獅子的威猛形象深受皇家的喜愛。又因為《傳燈錄》載:釋迦佛生時,手指天,手指地作獅子吼雲“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人們更將獅子視為“瑞獸”。
4、天馬:神馬,有追風逐日的寓意。在古代神話之中,天馬是龍的使者。
5、海馬:古代吉獸。有威德通天入海的寓意。
6、狻猊:龍九子之一。古書記載之中,狻猊的外形和虎豹獅子很相似,可以統率百獸。古代宮殿建築之中常用到狻猊的形象,狻猊也常出現在香爐之上。
7、狎魚:古代神話之中的神獸,海中異獸。傳說之中它可以和狻猊一同興雲作雨,是滅火防火的神獸。
8、獬豸:古代神獸之一,長相類似於麒麟,雙目有神,頭上長著一隻角。獬豸是一種非常聰敏的神獸,能夠聽懂人言洞察人性,可以辨別忠奸善惡,是公正嚴明的象徵。
9、鬥牛:龍和牛的結合體,身上有魚鱗。古籍之中記載,鬥牛是一種鎮水獸,一般古代水患很多的地方都會以鬥牛來鎮壓。也有說法鬥牛和狎魚一樣都是防火的神獸,有鎮邪的作用。
10、行什:這是10個小獸之中最神秘的神獸,他以人坐著的姿態守在最後,因為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所以給它起了個“行什”的名字,有人說,它是一種猴子,它有翅膀,手拿著金剛寶杵,降魔除妖,其實是雷震子的化身;也有學者認為,行什其實是藏傳佛教裡的揭碌荼的變形,這個名字很多網友聽起來很陌生,他其實就是《西遊記》之中很有名的大鵬金翅鳥,也叫做迦樓羅鳥。行什的外形和大鵬金翅鳥的史料記載極為相似,清朝歷代皇帝幾乎都是佛教信徒。大鵬金翅鳥在佛教之中是三世諸佛智慧與方便的顯現,在佛教之中地位顯著。
這些簷角走獸的雕塑放在這裡有三個用途:第一,它們本身是一種裝飾物,可用來美化裝飾簷角;第二,這些屋脊上原來釘有釘子,防止瓦件下滑,但釘子容易生鏽,所以用這些動物雕塑包上;第三,觀察動物雕塑的多少就可以判斷大殿等級的高低,動物雕塑越多,大殿等級越高。太和殿殿是紫禁城最高等級的宮殿,簷角仙人之後的動物雕塑也最多。
紫禁城屋脊上的這些小獸都有消災滅禍,主持公道,剷除邪惡的用意。古代的建築師們把這些動物中美好的性格都在建築中體現了出來,將所有的美德融為一體,以希望達到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