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平時的描述中,最常見的就是描述事情和事物。前者比較簡單,不外乎時間順序或先後順序,而後者則比較散。
如果讓孩子去說說看某個東西是怎樣的,大機率你會得到散亂無章的答案。所以,先幫助他們整理出一個最基礎的框架是很重要的。
這個框架將是練習小段落描述的基礎,以後設計某個種類的事物描寫都可從中而來。程度好的孩子也可以直接使用。
主框架
說到描述一個東西的邏輯,我們不得不先思考我們感知這個東西的方式。人類最重要的感知方式不外乎五種: 視覺,觸覺,味覺,嗅覺,聽覺。
所以,用五感法來描述將是最直接的方式,對孩子也容易理解。
每一種感覺,在描述上,又可以細分一下:
視覺--看到形狀,大小,數量,顏色,好看難看
觸覺--摸到軟硬,感知光滑粗糙等,手感好壞
味覺--酸甜苦辣鹹,濃淡,好吃難吃
聽覺--象聲詞,輕響,好聽難聽
嗅覺--味道,濃淡,好聞難聞
每一塊都包含了客觀的評價和主觀的評價。主觀部分比較抽象,所以我們先聚焦在客觀部分,如下:
輔助框架
除了五感的部分,一個事物往往還有其他的屬性,比如它是屬於什麼種類,哪裡來的,在什麼地方,有什麼作用,喜好等等......
這個會比較雜,最好根據事物的類別選擇重點。
例項
讓我們舉個例子,描述一個草莓。可以先簡單地畫出思維導圖引導孩子觀察--
然後按照框架說出/寫下我們能想到的內容:
最後的整理成文會是這樣---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草莓。草莓有許多,它們又紅又大,摸上去軟軟的,有小刺,聞上去有淡淡的香味。草莓很甜,真會吃。這也是一種有營養的水果。"
練習
根據我教孩子的經驗,對於還奮戰在零散句子的孩子來說,這個框架直接拿出來會過於複雜。
但因為最基礎,所以寫在所有事物描述套路的最前面。
我們不必直接上大段落,但可以在日常桌面中先嚐試輸入用五感法感知事物的邏輯。
還有一些小練習(可以直接彩打)分享給大家,文末有免費索取方法。
1.五感法的瞭解
2.每種感覺的加強訓練(共五個)
3.進一步訓練的活動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