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是當代“家庭教育”的主題語或關鍵句了。那麼,很顯然,“起跑線”是關鍵詞,“輸”不是!——“輸”“贏”在當今“利益社會”是無須贅言多語的。
“起跑線”是什麼?什麼是“起跑線”?這是需要深刻與深入究竟的,要琢磨透——最根本的“起跑線”何在?
吳軍博士在《吳軍閱讀與寫作講義》中講了這樣一句話:“詞彙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人的智力水平、生活質量和職業發展。”這話是非常意味深長、格外耐人尋味的,且道出了人生髮展的關鍵。同時,也回答:詞彙(量),才是個人的“起跑線”!而不是什麼名牌幼稚園、著名小學、重點中學、“”211“985”“雙一流”大學!不是麼?任何個人不都是“起跑”於呀呀學語——語彙(詞彙的別稱)。這個“根本點”的數量與質量真是:
“決定了人的智力水平”——不識字,能談得上高智力水平嗎?
“決定了人的生活質量”——不會英語,即便再有錢,遊覽倫敦西敏寺,會有什麼“味道”?
“決定了人的職業發展”——專業技術語言不達到相當峰值,能成為名醫、教授、高階工程師和職業經理人嗎?
簡言之,“方言詞彙”不發達,恐怕遊覽“甲天下”“上有天堂”“天涯海角”都有點“寸步難行”吧?
詞彙何來?顯然是“積累而來”。
何以積累?專著《現代漢語》(黃伯榮、李煒版本)強調:“一是多聽,在現實語言生活中有意識地吸收詞彙;二是多讀,閱讀古今中外各種型別的作品,從中汲取詞彙;三是多用,加強寫作和口頭訓練,有意識地運用各類詞彙。”這可以稱為“三多主義”的詞彙積累方法。
以此“三多”為尺度,怕是早已“輸在起跑線上”的人不在少數吧?家庭,給孩子提供的是“書香門第”的語言環境嗎?當今的網路又給人提供的怎樣語言環境?赫胥黎於1932年發表的科幻小說《美麗新世界》中所擔心的“再也沒有人願意讀書”“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煩瑣的世事中”的“科幻”不是正在今天“現實”?還有多少人耐心潛心於古今中外名著而“汲取詞彙”?“害怕作文”更是“通病”吧?怎麼能做好“有意識地運用各類詞彙”?
以語彙或詞彙量為“卡尺”,大概該是一“卡”便兜底了一個的基本功與最高水平了。
朱光潛先生說:“思想就是使用語言。”語言,徹底呈現一個人“所思所想”,並進而“所作所為”的“全真”。——什麼想法,即有什麼作為。
“起跑線”,當從“根兒裡”看!它不是“現象”問題,而是“本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