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汽車行業而言,晶片短缺仍是最嚴峻的影響因素,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據日經中文網訊息,截至9月13日,與2021年初計劃的減產規模相比,豐田等6家日本汽車廠商現階段減產規模已超過100萬輛。統計資料顯示,從全年計劃來看,豐田減產30萬輛,日產減產25萬輛,鈴木減產35萬輛,馬自達減產7萬輛,三菱汽車4萬輛,斯巴魯減產4萬輛,本田減產15萬輛。
根據報道,日系車企減產的主要原因是當前作為車載半導體亞洲供應基地的東南亞新冠疫情持續擴大,眼下,減產還將擴大至歐美的汽車廠商。
而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日系品牌在經歷了近兩年的迅猛增長後,也因為晶片問題,受到嚴重影響。
6家品牌全球減產超百萬輛
進入2021年以來,日系車企因晶片短缺關閉工廠的訊息不絕於耳。但豐田汽車此前一直對外傳遞出相比競爭對手更抗壓的訊號。今年5月份,豐田方面曾預測今年的銷售利潤將反彈到疫情流行之初的水準。
這一預測的底氣來自於豐田的晶片儲備計劃。據報道,自2011年福島地震後,豐田就加強了半導體晶片的儲備,一直囤積用於從發動機維護到汽車安全和娛樂系統的晶片。但即便是未雨綢繆,也抵擋不住晶片短缺的持續加劇,由此導致的停產訊息也不斷傳出。
3月份,豐田削減了包括美國肯塔基州、西弗吉尼亞州和墨西哥區域4座工廠的產量;6月豐田在日本的兩家工廠接連停產,造成2萬輛產能損失;8月份,豐田開啟大規模減產計劃,宣佈9月份全球產量將相比原計劃減少36萬輛;進入9月官方再次宣稱9月份和10月份產量將比原計劃再次減少共計約40萬輛。
儘管豐田在8月時回應,36萬輛的減產不會影響全年的生產計劃。但經歷了連續兩次的大規模減產後,豐田不得不進行合理調整,將最初的全年產能由最初的930萬輛,下調至900萬輛。
相比晶片資源儲備較為豐厚的豐田,本田因晶片問題受到的衝擊來得更早。今年年初,本田汽車宣佈關閉英國斯文頓工廠4天。隨後北美市場缺芯危機加劇,本田在美國和加拿大所有工廠於3月份進行了為期2周的減產,影響3萬輛產能,墨西哥工廠隨後也停產。中國市場上,6月,東風本田湖北工廠取消5.4萬輛汽車生產,廣州本田廣州工廠取消2.25萬輛汽車生產。8月,受馬來西亞晶片廠停產影響,本田官方再次宣佈日本鈴木工廠停產5天。
同樣,日本第三大製造商日產汽車也不能倖免於難。1月份,日產汽車兩次關閉密西西比州卡車生產線。4月,日產位於美國計程車麥那工廠、坎頓工廠和墨西哥的Aguascalientes工廠停產兩天。6月,日產日本工廠大面積停產,其中九州工廠在6月24日、25日、28日停產3天;櫪木工廠取消6月1日-18日的白班生產;追濱工廠取消6月份所有夜班。缺芯壓力在夏季持續加大,日產官方此前宣佈美國士麥那工廠延長傳統夏季停產時間至6周,熱銷車型Altima在密西西比州坎頓的停產延續兩週。
此外,三菱汽車的形勢也頗為嚴峻,5月份調整日本和泰國工廠生產後,6月份減產規模進一步擴大。隨後印尼工廠也因晶片短缺被迫減產。鈴木汽車則已經連續3個月出現減產,6月份相良工廠在1-11日停產9天(不含休息日,下同)、磐田工廠在1日-7日停產5天、湖西工廠第1生產線2日-4日停產3天、湖西工廠第2生產線在1日-7日停產5天。
顯然,這些只是已經被曝出的停產資訊。真實情況更加危急,產能削減仍在持續。日本汽車工業協會主席豐田章男表示:“新冠疫情導致零部件供應中斷,可能迫使日本汽車製造商在 10 月再次減產。”
在華上升勢頭受阻
減產帶來最直接的影響是銷量下滑。以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為例,乘聯會發布的最新資料顯示,8月份,東風日產銷量為9.58萬輛,同比下降9.1%;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8月份銷量分別為6.48萬輛和5.66萬輛,分別同比下滑8.5%和19.4%;而下滑最嚴重的是廣汽本田,8月份銷量下滑同比接近26%。
究其原因,還是源於緊張的庫存壓力。在結束不久的成都車展上,就有車企銷售人員反饋,一方面希望自己多賣車出業績,另一方面又擔心沒有現車不得不推遲交車日期。此外,包括日系在內的汽車品牌,在終端市場的優惠力度也在不斷減小。
有車主告訴汽車頭條記者,在購買新車的過程中,銷售告知其9月開始將取消新車優惠政策,為此,他趕在8月最後一天購入一款日產逍客。
從宏觀市場來看,日系品牌在華市場份額也停止了此前的上升態勢,出現下滑。中汽協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1-8月,日系品牌市場份額下滑至21.8%,而去年同期這一份額為23.8%。相比之下,自主品牌則呈現上漲之勢,1-8月市場份額增加至42.8%。
日系合資車企的走弱,也折射出合資品牌在這場“芯荒戰”中的不利位置。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跨國車企會把晶片優先給溢價高的車型,之後會是獨資品牌,最後才給合資品牌,所以今年合資品牌的車企受影響特別嚴重。
這場晶片短缺風潮的平息目前還未有定論,有觀點認為隨著廠商不斷投產,明年晶片市場將呈現供大於求狀態,也有觀點認為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晶片短缺還將持續2年甚至10年。但對日系品牌而言,這場“晶片荒”帶來的無奈不止於生產端,在終端市場已經逐漸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