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過”,這是古人的共識。
今天“雞媽雞爹”們的共識是:“子不教,娃之過”。
從懷胎到考大學,給娃報了幾十個胎教班、興趣班、補習班,陪讀又賠錢,假如娃還是沒出息,這難道是父母的錯?
“孩子,我拼盡全力讓你讀書,就是想你過得比我好,你可千萬要出息啊!”
天下爹媽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
但設想一下,父母“拼盡全力”,建立在錯誤的認知上,可害苦了娃的一生。
假如父母天真爛漫地認定,成功是一條直線,無需天時、地利、人和、機遇,那麼補課就成了娃唯一“福報”。
趙家給娃報了五個興趣班,錢家就給娃請十個家庭教師,孫家犧牲娃的週末練琴,李家就讓娃從早到晚死磕書法。
把娃丟進興趣班、補習班,娃就會跑得早,跑得快。自己坐在一旁耍耍手機,噹噹監工,娃就能贏得比賽。
假如父母全然不知選擇賽道,那麼“出人頭地”就成了娃唯一的賽道。
只要不停給娃“打雞血”,娃跑在一條千軍萬馬賽道上,也能一騎絕塵。
可惜十幾年折騰下來,第一批“雞娃”一個個變得老氣橫秋,暮氣沉沉,只贏得了焦慮和抑鬱。
父母自己對琴棋書畫一竅不通,又如何分辨市場上的二吊子興趣班?
父母自己無法定義人生幸福,又如何為娃找到幸福?
父母自己都懶得提升學養以身作則,娃會有多大出息?
10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公佈,既明確了家庭教育的責任,也要父母去學習自己如何教娃。
為人父母,自己也不能“輸在家教的起跑線上”。
當“焦慮雞娃”長大後變成“躺平青年”。
新一代父母對孩子“有出息”的模板應該反躬自問了。
娃的賽道是否出了問題?
自己碌碌無為,娃能否衣錦還鄉?
“曹衝五歲稱象,莫扎特六歲寫曲,司馬遷七歲砸缸,你十歲只會尿炕”,這種話,還能不能對娃說?
文/漫畫 周滔
編輯 胡銳
編審 閔捷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