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公曰:亨利三世,親政之路阻礙重重,亨利三世接管了金雀花王朝,原以為的沒落、混戰並沒有出現。金雀花王朝不僅活了下來,還變得更強大了;他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執政期長達56年;如此穩固的統治在古代社會是很難得的,他在位時建立了第一個議會,他釋出並確認了大憲章,.他重建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在國外重振了英國的財富;他是一個忠實的丈夫和敬愛的父親。
亨利三世是國王約翰王(號稱“無地王”)與昂古萊姆的伊莎貝拉的長子。
約翰死時他才九歲。反對約翰的英格蘭伯爵們當時正準備支援法國王子路易入侵英格蘭推翻約翰。約翰的不期之死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和平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他們迅速加冕約翰的兒子亨利為國王。
亨利初登位時,當時英國一片混亂,斐利二世派來的法軍佔據了英國南部。當初,貴族們反對約翰,得到了法軍的支援。英國人隨即又面臨著將法軍趕出英國的任務。亨利年幼,於是,大臣威廉·馬歇爾成為攝政,併成立了一個由馬歇爾主持的御前會議,來處理國務。御前會議的成員包括,首席政法官,王宮總監,財政大臣,大法官,大主教等。
英國人政局初定,內戰停止,開始同仇敵愾,驅逐法軍。英軍與法軍之間,不斷爆發戰鬥。
1217年,法國路易王子不得不承認失敗,與英國人簽訂和平協議,在取得一萬馬克的補償金後,法軍撤離了英國。
1227年,二十歲的亨利開始親政。
1215年6月15日他的父親英王約翰簽署的憲法性的檔案《大憲章》是被迫簽署的。但裡邊有一條重中之重,就是第三十九條規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經其同級人士之依法裁判,或經國法審判,皆不得被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護權、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損害。”用好懂的話重說一下上邊這條,把人最重要的兩項權利,置於法律的保護下,那就是:1.人身自由;2.財產自由。我們所謂自由,其實核心就是這兩點,這也是《大憲章》真正的價值所在——雖然當時簽署它的人們未必能意識到。
大憲章》頒佈之後,英王再專橫跋扈,也不可能把反對派全部抓起來殺掉,大家只能坐下來談判,討價還價,各讓一步。
亨利三世時期財政困難,國王想徵稅,跟貴族開會之後,雙方達成妥協。貴族同意國王向英格蘭的全部動產徵收十五分之一的賦稅,條件是國王重新頒佈《大憲章》。
就是1225年,正是約翰那一版的《大憲章》頒佈10週年,亨利三世重新頒佈了一個升級版的《大憲章》。
長遠看來,1225年重新頒佈的《大憲章》比當年約翰被迫接受的最初版本重要得多。《大憲章》的這些版本合在一起,不僅改變了亨利三世的統治,還影響了未來每一位英格蘭國王或女王的統治。《大憲章》不再是各種零零散散的權利的大雜燴,而成為了英國政治原則的象徵。
1235年6月22日,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同法國普羅旺斯的埃莉諾訂婚,那時她12歲。
1236年1月14日,亨利三世和埃莉諾在坎特伯雷大教堂舉行婚禮,在此之前她從未見過亨利,也未涉足於他的王國。
婚禮後,同一天內他們趕到倫敦,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埃莉諾加冕為英格蘭王后。
亨利三世親政後,一改以前向御前會議諮詢國事的習慣,拋開御前會議,越來越獨斷專行。這引起了貴族們的不安。
為了奪回諾曼底等地,亨利三世於1230年和1242年,兩次進攻大陸,但是,寸土未得,以失敗告終。
當時教皇對英國事務橫加干涉,亨利三世卻沒有任何的反抗,一味唯唯諾諾,成為羅馬教皇所利用的工具。
到了1236年,英國已是民怨沸騰,暗流湧動。英國的大小貴族們,普遍擔心亨利三世會否認《大憲章》中國王應承擔的義務。亨利三世並未覺察到危機,仍於1242年發動對法國的遠征,結果以失敗而告終。
1236年,貴族們又在大會議上通過了《默頓法規》,進一步明確了立法,司法和土地所有權等一系列事項,這是繼《大憲章》之後的又一成文法。
1242年,大會議又否決了亨利三世為進行對法戰爭所要求的徵稅請求,兩年後,亨利同樣就徵稅問題再次召開大會議,被宗教貴族和世俗貴族一致反對,並向國王推薦一組法官起草政府改革檔案,同時應由這些法官選出“四名自由維護人”參加御前會議,並提出不論國王是否同意,只要他們堅持,就必須召開大會議,呼籲國王保證貴族的參政權,由他們選舉認可的大法官等重要官職。
自1252年起,英國年景不好,連續三年糧食歉收,民生更加艱難。但是,亨利三世不管這些,他打算進行更大的不切實際的冒險,從而激起一場劇變。
1258年四月,以蒙特福特為首的男爵們,全副武裝去見國王,要求實行廣泛的改革。要說起來,這蒙特福特還是亨利三世的妹夫,因和亨利三世的矛盾,從而成為反對派的領袖。武裝貴族們要求,亨利三世放棄徵稅要求,進行政治改革,以更好地遵守《大憲章》的要求。
1258年六月,亨利三世被迫在牛津召開了被稱為“狂暴議會”的會議,會議上,貴族們迫使亨利三世接受了《牛津條例》。《牛津條例》更進一步地限制王權,條約規定,議會定期召開,每年三次;未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任意沒收土地及分配土地,國王亦不得擅自決定對外戰爭。
會議後,亨利三世被迫遣散了他的外國顧問,而不得不接受英國的議會,從此,“議會”這個詞,就廣泛出現在英國的社會生活中。
之後,蒙特福特為首的貴族同亨利三世內戰終於爆發。一度蒙特福特控制了英國的政局,時間長達一年之久。亨利三世大權旁落,成為權臣手中的傀儡。
1265年八月,兩軍對決,發生埃夫舍會戰。蒙特福特在戰鬥中被殺,王軍獲得大勝。亨利三世在他英勇的兒子愛德華的支援下,奪回了權力。
1265年,西門·德·孟福爾在威斯敏斯特召集大評議會,各縣有2名騎士,各鎮派2名代表參加,此次會議被看作是最早的議會。
大評議會後來演變為議會,分為上議院和下議院,習慣在威斯敏斯特皇宮會議廳舉行。一般只邀請封建主和主教(上議院)開會,而騎士和市民只在特殊場合才被邀出席。下議院可以向國王呈遞請願書,這就是最早的議案。
1266年,英國王室奪回所有權力,之後,愛德華王子漸漸成為實權人物。
1270年後,亨利三世身體日漸衰落。
1272年11月16日,亨利三世去世。愛德華王子即位為英王,是為愛德華一世,金雀花朝在歷經約翰和亨利兩朝混亂之後,終於又有一位勇武的君主登上了王位。
亨利三世 (英文: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金雀花王朝的第四位英格蘭國王(1216年—1272年在位)。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