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共產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的決定,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正式成立,周恩來任書記。
紅巖村的秘密電臺,即機要通訊,是南方局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是連線紅巖與延安、南方局與黨中央的空中橋樑。這條看不見的戰線,見證了一場沒有炮火硝煙,沒有刀光劍影,但同樣殘酷激烈的鬥爭。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和親自部署下,南方局的秘密電臺由李克農和童小鵬負責,申光具體執行。從1937年至1947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包括其前身長江局)先後在武漢、湖南、桂林、重慶、江西、廣東、福建、雲南、南京、上海、香港、海南、新疆等15個地區建立了60部電臺。其中,公開電臺22部,秘密電臺38部,這些電臺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對保證南方局同黨中央以及各地黨組織的通訊聯絡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9年年底,國民黨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南方局在重慶的工作變得困難而緊張。中共中央電示周恩來,指示南方局要以最大的努力克服各種困難,準備在最壞的條件下,最秘密的環境中繼續保持電臺工作,守住黨在國統區和敵後“一切工作的生命線”。
在這樣的背景下,周恩來對機要和電臺的工作制定了嚴格的工作紀律,明文規定電臺人員一般不準外出,不準私人會客,不準同家人通訊。他還提出了三條工作原則,後來成為南方局機要電臺工作人員的座右銘:第一,迅速——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延誤時間;第二,準確——不能有任何差錯;第三,保密——不能洩露黨的機密。
秘密電臺在敵人心臟裡戰鬥,對保密紀律有極嚴苛的要求。當年在南方局、八路軍辦事處工作的同志重返紅巖時,一到八辦三樓,就說“我們沒有發言權”,就是因為三樓機要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它的絕對保密性,對自己內部的同志也絕不例外。
發報員李冠華回憶在三樓電臺工作情景時說:那時大家一般不下樓,連吃飯、喝水都是勤務員端上來。作息時間也和其他人不同,由於電臺是24小時工作,大夥輪流當班,一人八小時。對從事秘密工作的同志外出也有紀律規定:普通工作人員須兩人同行,電臺工作人員須三人同行。所以,電臺人員基本不出門,連重慶市區的路也不認識。
有一次,電臺幾個年紀較輕的女同志,晚上不值班時玩了起來,不小心誤了上班時間。周恩來知道後很生氣:“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電臺嗎?這是通向黨中央的命脈,如果它中斷了,那還了得!如果耽誤了一份電報,你們知道要耽誤多大的事情啊!如果抄錯了一個電碼,比如把‘不’字寫成‘要’字,那意思就完全相反了,這是大的原則問題,千萬馬虎不得。”周恩來的批評讓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紀律教育,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過誤班的事。
正是在過硬的專業技術和嚴格的紀律保證下,南方局的機要電臺工作才得以在國統區複雜險惡的環境中同國民黨頑固派展開鬥爭。為了防止國民黨的突然襲擊,三樓電臺專門有個放密碼的保險櫃。一份是絕密的,如遇突然襲擊,隨時可以毀掉;一份則是假的,以備國民黨檢查之用。公開電臺向國民黨當局登記時只登記臺長和幾個報務員,其餘的男女同志,都是“家屬、親戚”,每人都準備了“口供”。1943年,國民黨當局藉口八路軍辦事處不能設立電臺,查封了紅巖村的公開電臺。由於前期的充分準備,三樓的秘密電臺保障了南方局與延安之間的通訊聯絡,隨時向黨中央彙報各方面情報,為黨中央制定抗戰方針政策提供依據,並隨時得到黨中央的指示。
南方局機要電臺這條看不見的戰線,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在國統區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沒經驗到有經驗,最終建立起一套能夠保證延安黨中央和南方國統區的黨組織,以及南方局和其所轄地方黨組織充分聯絡的通訊網路。機要電臺的工作人員在紅巖村辦事處大樓三樓的狹小空間裡,嚴守紀律、吃苦耐勞,從而保證機要電臺這條“看不見的戰線”時刻戰鬥著,為贏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來源:中國方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