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位於我國中部、長江中游,因大部分割槽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省會駐長沙市。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時就有“秋風萬里芙蓉國”之說,因此又有“芙蓉國”之稱。
湖南下轄長沙、岳陽、常德、衡陽、株洲、湘潭、邵陽、永州、益陽、郴州、婁底、懷化、張家界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共計14個市州,湖南下轄的市州在歷史上曾多更名,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假如湖南下轄的14個市州,都改回古代的名字,哪幾個名字會更好聽?
長沙是湖南省省會,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湘江下游、長瀏盆地西緣、湖南東部偏北,東鄰江西省宜春、萍鄉,南接株洲、湘潭,西連婁底、益陽,北抵岳陽、益陽。長沙歷史悠久,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稱,長沙有橘子洲、嶽麓書院、天心閣等著名景點。
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楚國黔中郡。秦設長沙郡,西漢置長沙國;東漢復置長沙郡。隋為潭州,唐仍為潭州,屬江南西道,宋為潭州,元為潭州路,明清為長沙府。從長沙歷史沿革來看,長沙、潭州均為如今長沙的古名,回到過去,長沙可以改名為潭州。
岳陽是一座有著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位於湖南省東北部 ,北枕長江,南納三湘四水,懷抱洞庭,江湖交匯,交通極為便利。岳陽人文深厚、風景秀麗,集名山、名水、名樓、名人、名文於一體,是中華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亦是海內外聞名的旅遊勝地。
春秋戰國時期,岳陽屬楚,秦屬長沙郡,兩漢分屬長沙郡、南郡、武陵郡。兩晉時期,岳陽曾屬荊州、湘州,後在岳陽建建昌郡。南北朝時期屬岳陽郡,隋改為嶽州,唐宋均為嶽州,元為嶽州路,明清為嶽州府。縱觀岳陽歷史,岳陽改名為嶽州這個大氣的名字才合適。
常德,位於湖南北部,洞庭湖西側,武陵山下,史稱“川黔咽喉,雲貴門戶”,常德山清水秀,景色瑰麗,是一座浪漫之城,歷史故事“劉海砍樵”、“孟姜女哭長城”以及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等浪漫主義情結貫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歷史。
秦屬黔中郡,漢取“止戈為武,高平為陵”之意,改為武陵郡。西晉分屬武陵郡、天門郡、南平郡三郡,隋為朗州。唐初為朗州,後改為武陵郡。北宋為朗州,後改為鼎州,南宋升鼎州為常德府,元為常德路,明清為常德府。武陵這個名字有一股子不服輸的氣質,很符合常德的城市精神,常德應該改名為武陵。
衡陽,位於湖南省中南部,是湘南地區的中心城市 ,衡陽處於中南地區凹形面軸帶部分,構成典型的盆地形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形成了獨特地理地貌,有衡山、天堂山、江口鳥州、石鼓書院等著名歷史人文景觀。
西漢初建酃縣,西漢末年,設鍾武侯國。西晉屬湘州,南朝分屬湘東郡、桂陽郡、零陵郡。隋為衡州,唐置衡州,北宋分屬衡州與潭州,南宋沿襲北制。元為衡州路總管府,明清為衡州府。衡陽曆史上長期名為衡州,回到過去,衡陽應該改名為衡州。
湘潭湘潭位於湖南省的中部偏東地區,湘江下游,湘潭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韶峰、褒忠山、昌山、曉霞山四山環繞。湘潭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譽。被譽為“湘中靈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
秦屬長沙郡,西漢為湘南縣地,東漢為湘南侯國,三國屬湘南縣,晉屬湘南、湘西與建寧三縣,隋為衡山縣,唐改衡山縣為湘潭縣,南宋屬荊湖南路潭州,元湘潭縣為州,明清屬潭州府。回到過去,湘潭可以改為湘南這個古名,更能凸顯湘潭優越的地理位置。
株洲 位於長沙市東南部40公里處,湘江下游,東接江西省萍鄉市,吉安市及井岡山市,南連省內衡陽、郴州,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株洲有炎帝陵、桃源洞、雲陽山、酒埠江、神農城等景點,是中華文明在南方的重要傳播地。
霧鎖炎帝陵
秦屬黔中郡,漢屬長沙國,東漢置建寧縣,乃株洲建縣之始。三國置櫧洲,建寧縣治於櫧洲。兩晉為櫧洲,唐初復置建寧縣,屬南雲州,後廢除南雲洲,取消建寧縣。株洲古稱建寧、櫧洲,且櫧與株同音,回到過去,株洲改名為櫧洲這個名字更合適。
郴州位於湖南省東南部,地處南嶺山脈與羅霄山脈交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帶。東接江西贛州,南鄰廣東韶關,西接永州,北連衡陽、株洲,是湖南的“南大門”。郴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擁有東江湖、蘇仙嶺、萬華巖、莽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名勝風光。
郴州小東江風景
春秋戰國屬楚地,秦置郴縣,漢置桂陽郡,西晉為桂陽郡,隋朝時稱桂陽郡,時稱郴州。唐稱郴州桂陽郡,宋為郴州軍、桂陽軍,元為郴州路、桂陽路,明清為郴州、桂陽州。回到過去,郴州可以改名為桂陽。
益陽地處湖南的中北部,位於洞庭湖南岸,居雪峰山北段及其餘脈帶,益陽北近長江,同湖北省石首縣抵界,西與常德、懷化接壤,南與婁底毗鄰,東緊靠岳陽和省會長沙。益陽的著名景點有湖南瓊湖國家溼地公園、桃花江森林公園、茶馬古道、茶鄉花海。
益陽的名字,幾千年來無論轄地怎麼變異頻繁,它一直沒有改過名稱,南方的益陽與北方的邯鄲並稱我國名字最為古老的兩個城市。秦為益陽縣,兩漢時屬長沙國,武陵郡,隋朝時分屬潭州、嶽州、朗州和澧州,宋屬潭州,元為益陽州,明清為益陽縣。因此,回到過去,益陽仍然為益陽。
永州,位於湖南省南部,瀟、湘二水匯合處,透過湘江北上可抵長江,南下經靈渠可通珠江水系,永州自古代便是重要的交通要塞,是湖南通往廣西、海南、粵西及西南各地的門戶。
永州有九嶷山、陽明山、李達故居等風景名勝區。
迷人的永州陽明山冬景
秦為零陵縣,漢置零陵郡,西晉為零陵郡,隋廢零陵郡置永州總管府,隋復為零陵郡,唐廢零陵郡,分置永州、營州,宋為永州,元為永州路,明清為永州府。從永州歷史脈絡來看,在永州之前,還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零陵,回到過去,永州可以改名為零陵。
邵陽位於湘中偏西南,資江上游,越嶺逶迤東、南,雪峰山聳峙西、北,資江自西南向東北流貫全境。邵陽鍾靈毓秀、風景奇美,有崀山風景區、南山國家公園、洞口羅溪國家森林公園、新邵白水洞等自然風光。
秦分屬長沙郡及黔中郡,西漢置昭陵縣,三國吳置昭陵郡,西晉改為邵陵郡。隋代廢郡,改縣曰邵陽縣,唐設邵州,南宋升邵州為寶慶府,元設寶慶、武岡二路,明設寶慶、武岡二府,後降武岡為州。毫無疑問,寶慶才是邵陽真正的名字,邵陽應該改名為寶慶。
婁底位於湖南中部,是湖南省地理幾何中心。婁底是被後世尊為“戰神”的中華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故里,是湖湘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境內有梅山龍宮、曾國藩故里、紫鵲界梯田、大熊山、龍山、湄江、波月洞等眾多精品景點。
秦屬長沙郡,西漢屬長沙國,西晉、東晉分屬邵陵郡,隋屬長沙郡,唐屬潭州、邵州。元朝屬天臨路、寶慶路,明清屬長沙府、寶慶府。婁底是一個新興的城市,長期隸屬不同地區,如今的婁底市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從漣源地區改名而來,回到過去,婁底可以改名為漣源。
懷化位於湖南省西部偏南,處於武陵山脈和雪峰山脈之間,懷化市地處中亞熱帶川鄂湘黔氣候區和江南氣候區的過渡部位, 自古以來就有“黔滇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是中國中東部地區通往大西南的“橋頭堡”。有懷化古村、洪江古商城、黔陽古城等歷史文化遺蹟。
秦屬黔中郡地,東晉屬舞陽縣地,隋屬辰溪縣、龍捌縣,唐為潭陽、龍標、辰溪三縣,五代為鶴州,宋屬黔陽縣,元分屬辰州路、沅州路,明屬沅州,清屬沅州府。懷化歷史上曾用鶴州、沅州、黔陽等名,其中鶴州最能代表懷化的氣質,懷化應該改名為鶴州。
張家界,位於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區腹地,張家界風光旖旎,景色優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美景
秦屬黔中郡,漢屬武陵郡,三國屬天門郡,唐屬山南道,宋為澧陽郡慈利縣,元為澧州路慈利州,明為澧州大庸縣,明為澧州慈利縣。張家界歷史上曾名慈利縣、大庸縣,回到過去,張家界可以改名為大庸。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下轄自治州(地級行政區),首府駐吉首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湘西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轄區內有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縣,州內人文古蹟眾多,老司城及其周邊有大量的景觀遺蹟。
戰國時屬黔中郡,西漢屬武陵郡,西晉屬荊州武陵郡,隋唐屬黔中道,宋屬辰州、澧州。元朝為恩州宣慰司、辰州路、澧州路和永順宣慰司,以及新添葛蠻安撫司地。 明朝置永順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清朝置永順府。永順這個名字寓意非常美好,回到過去,湘西可以改名為永順。
以上,就是湖南各市州歷史上曾使用過的名字,大家覺得哪幾個名字更好聽呢?歡迎留言評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