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許多朝代毀於大興土木,比如秦帝國新建阿旁宮、狂補長城,隋朝修建大興城、大運河,古埃及花費巨大修金字塔,所羅門舉國之力建猶太國聖殿,巴比倫和尼尼微也弄了不少龐大的神廟。這些所謂的千古壯舉,背後左右著“國運”——錢在國在,錢沒國亡。
錢哪去了?
許多小說家認為,那些帝國一般都有巨大的國庫,儲存著用不完的金銀財寶,就好像即便不拿出這些金銀當作流通的貨幣,整個帝國也能夠維持自己的秩序。
但其實這些帝國依靠戰爭得來的錢財,一般會用來興建大量的國家工程,以及對外征戰。大工程創造了巨量的工作崗位,也掏光了一個帝國的國庫。
國家工程需要僱傭大量的工人以及到處去買材料,這些錢需要付給商人,因此,在後世之人看來,好像是商人故意坑蒙拐騙朝廷一樣。勞動力需要用錢支付,當然也有不用錢支付的,但這種情況一般會出現暴動和起義。
然而也有一些國君,利用宗教信仰,讓老百姓去掏錢建各種大工程。像所羅門修聖殿,還讓老百姓樂捐。等到這些錢還是不夠用的時候(因為還要維持龐大的後宮),所羅門又提高了稅收。
等到所羅門死後,國家就沒有這麼好的工作機會了,而且,由於前期投入太大,導致民窮財盡。沒有工作也無法生活的猶太人,甚至也改變了自己的信仰——在所羅門和他之前的時代,人們信仰的耶和華是威嚴赫赫、高高在上的,而在所羅門之後,耶和華成為了以仁愛為懷的救世主。
再來看漢朝。
漢朝,經過文景之治累計的財富,被漢武帝討伐匈奴全都搞光了。漢武帝之後,漢朝皇帝就沒啥拿得出手的執政政績,不是因為他們無能,而是因為國庫實在是沒錢了。沒錢,就不能學一下文景之治休養生息嗎?不能。主要原因有二。
一、因為年輕人都去戰場了,許多人戰死,即便活著回來,他們不再為國家工作,國家也沒有更多的大工程創造崗位,農業荒廢那麼久而且投入茶產出實在太低(還要交稅),年輕人無法養活家庭,於是,只能貧窮苟且了。
二、此時的社會風氣,不再是漢初時候的黃老之治,儒道之爭,儒家勝出,國家對民眾的統治加強了,國家在經濟上的壟斷也加強了,民間經濟活力不如漢初。
再來看美國。
任何時候,戰爭、大工程都只是在消耗國家的財富。一戰二戰後,每個參戰國家幾乎都需要幾年到幾十年來恢復。而那些國家大工程——比如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美國有很多國家工程帶來了很多就業,胡佛大壩、田納西水利工程等——僅僅只是另一種消耗國家財富的方式而已。你會發現,這段時間直到二戰結束前夕,美國的經濟並未有突出的地方,一直靠國家力量推動經濟——二戰期間,整個國家都在為軍隊生產。
只有到了1945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後,美元霸權才讓美國“有錢”了。所以,美國才能在二戰後持續干預整個世界,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冷戰的各種軍備競賽…蘇聯可沒有美國那麼強大的斂財能力,所以蘇聯無論怎麼吹噓最後都來不起勁。
對於這篇文章的觀點,你是否贊同?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