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 LG 27UN880 到 LG 27GP950,我的桌面經歷了什麼?
之前給大家做過一期「Xbox Series X 評測」,不少小夥伴都很感興趣,其中有的童鞋希望我分享一下桌面顯示器。所以,這次我就乾脆把老顯示器和新到的機皇顯示器放一起給大家做個雙屏桌面展示。
❶【LG 27UN880】:甜品級人體工學支架顯示器
「型號」:LG 27UN880
「面板型別」:IPS 面板
「螢幕尺寸」:27 英寸
「解析度 / 解析度」:16:9 / 3840×2160 / 60Hz
「螢幕色域 / 亮度」:99%sRGB 高色域 / 350nits 亮度
「壁掛規格」:100mm × 100mm 壁掛
「介面」:1 × Type-C、2 × HDMI 2.0、1 × DP 1.4、2 × USB 3.1(Type-A)、3.5mm 二合一音訊介面、電源介面
「亮點」:HDR400、Type-C 60W 反向快充、AMD FreeSync、內建揚聲器、自帶人體工學支架
第一個就給大家介紹的是在 Xbox Series X 測評中亮過相的 LG 27UN880 人體工學支架顯示器。我之前入手的時候,它還屬於國內代工生產,出口韓國銷售,所以我差不多是屬於出口轉內銷買回來。而今年它已經正式登入國內市場,而且還有國內質保。
這款顯示器自帶一個 LG 家的「Ergo 顯示器支架」,可以直接夾在桌面上使用,約等於一個人體工學設計,可以將顯示器進行全方位的調整,非常得好用。顯示器支援 0-130mm 的升降高度,前後 0-180mm 的伸縮距離,90° 垂直旋轉,±25° 傾斜和水平 ±280° 旋轉,無論怎樣調節都非常靈活,也不會拉扯到線纜,我平時就把它當做副屏。此外,顯示器的「I / O 埠」都位於背面,還可以透過支架臂的導線槽收納,完全不用擔心線纜的外露,有礙觀瞻。
不過這臺顯示器主打辦公和影音,影片規格只有 4K / 60Hz,對於普通電腦還行,但是如果留給我的 Xbox Series X 或者 PlayStation 5 使用就有些不夠,畢竟它們都是 HDMI 2.1 的影片埠,還支援 4K / 120Hz 的高規格影片輸出,等於是小馬拉大車,總覺得差了那麼點意思,所以我又新入手了一臺滿血支援主機遊戲的裝置,下文會具體評測。
❷【LG gram 2021】:超薄便攜的生產力平臺
「型號」:LG gram 2021
「處理器」:第 11 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 i7-1165G7(4 核心 / 8 執行緒,2.8 / 4.7GHz)
「顯示卡」:Xe 核心顯示卡
「螢幕」:17 英寸 / 2560×1600 / 60Hz / 99%DCI-P3 色域
「記憶體」:16GB LDDR4x 4266MHz 高頻記憶體
「硬碟」:512G NVMe SSD 三星 PM981a
「介面」:2 x 雷電4、2 x USB3.2 Gen2 Type-A、3.5mm 二合一音訊介面、HDMI、 UFS 卡插槽、電源介面
「電池 / 介面卡」:80Wh(19.5小時續航) / 65W
「三圍 / 重量」:380.2mm(長) × 260.1mm(寬) × 17.8mm(厚) / 1.35kg
我搭配 LG 27UN880 的是一臺 LG 最新的 gram 2021 輕薄本,這款輕薄本最大的亮點在於 17 寸的尺寸重量僅僅 1.35kg,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最新發布的 MacBook Pro 2021 16” 的重量高達 2.1kg。LG gram 2021 這樣的變態重量甚至要比許多 14 英寸筆記本還要輕,非常的反直覺。我搭配 LG 27UN880 的是一臺 LG 最新的 gram 2021 輕薄本,這款輕薄本最大的亮點在於 17 寸的尺寸重量僅僅 1.35kg,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最新發布的 MacBook Pro 2021 16” 的重量高達 2.1kg。LG gram 2021 這樣的變態重量甚至要比許多 14 英寸筆記本還要輕,非常的反直覺。
而且這塊筆記本的螢幕為 16:10 比例,解析度 2560×1600,色域達到了 99% DCI-P3,螢幕素質非常優異。所以在外進行圖片影片創作一類的生產力場景時,可以所見即所得,呈現出內容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效果。此外 LG gram 擁有高達 19.5 小時的持久續航,可以滿足一天戶外的高強度使用。
在效能方面,LG gram 2021 通過了 Intel EVO 認證,搭載了第 11 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 i7-1165G7,集成了 Xe 核心顯示卡,16GB LPDDR4x-4266Mhz 高頻記憶體 + 512GB 三星 PM981a 固態硬碟,在 I / O 埠方面擁有 2 個雷電 4、2 個 USB 3.1(Type-A)、1 個 HDMI 影片介面、1 個 UFS 讀卡槽,可以說是功能完備且效能強大。
這套影片輸出埠最多可以滿足 3 個顯示器的轉接,單就雙雷電 4 的影片輸出能力來說,可以同時輸出兩個 4K 顯示器或者一臺 8K 顯示器,足以滿足專業的創作需求。
❸【LG 27GP950】:4K 160Hz 機皇電競顯示器
「型號」:LG 27GP950
「面板型別」:Nano IPS 面板
「螢幕尺寸」:27 英寸
「解析度 / 解析度」:16:9 / 3840×2160 / 144-160Hz
「螢幕色域 / 亮度」:99%sRGB 高色域 / 600nits 亮度
「壁掛規格」:100mm × 100mm 壁掛
「介面」:2 × HDMI 2.1、1 × DP 1.4、1 × USB 3.1 集線器、2 × USB 3.1(Type-A)、3.5mm 二合一音訊介面、電源介面
「亮點」:HDR600、NVIDIA G-Sync、1ms GTG、AMD FreeSync Premium、聲音/影片同步模式、DAS 模式、黑色穩定器、十字準線
第三個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本文主角了——LG 27GP950 機皇顯示器了,它基本上代表了 LG 電競顯示器的頂尖戰力了,基本上引數都拉滿了。
其實你從外觀設計上就可以明顯感覺到 LG 27GP950 的電競感:獨具特色的翼型底座,還是顯示器背面偌大的環狀散熱結構 + UltraGear Logo。相比之下,27UN880 採用簡約的 Ergo 人體工學支架,更偏向商務辦公的極簡風格,設計上的差異非常明顯。
透過仔細觀察,相信你還能發現這款顯示器背面擁有一個偌大的 LED 環狀燈帶,可以顯示靜態、呼吸到跑馬燈等多種燈效,還可以與顯示器的聲音或者影片同步。27GP950 自然也是支援 100mm × 100mm 的壁掛規格,要不是為了讓你們好作區分,不然我就直接把它裝在 Ergo 支架上使用了。
底座的中部有一個紅色凹槽,可以用於導線,同時透過底座,能夠讓顯示器實現傾斜、升降、垂直旋轉,不過水平方向的旋轉就不行了,翼型的底座末端還印有 NVIDIA G-SYNC 和 LG 的標誌,說明了這款顯示器相容 G-Sync 技術。
NVIDIA G-Sync 技術屬於英偉達家的獨家秘方了,它是為了解決遊戲畫面撕裂而開發的一種顯示器畫面自適應技術。過去因為遊戲顯示卡的輸出幀率往往要高於顯示器的重新整理率,所以顯示器跟不上顯示卡輸出,遊戲畫面就會出現斷層撕裂,在高重新整理率螢幕中尤其明顯。
傳統垂直同步技術的解決思路是讓顯示卡的輸出頻率來匹配顯示器的重新整理頻率,而 NVIDIA G-Sync 則可以讓顯示器的重新整理率來匹配顯示卡的效能,藉此消除遊戲撕裂、畫面顫抖、黑影等問題。
在背面介面上,27GP950 擁有雙 HDMI 2.1、DP 1.4、1 個 USB 3.0 集線器 + 2 個 USB 3.1 Gen1(Type-A),沒有加入 Type-C 略顯遺憾。
在螢幕素質方面,LG 27GP950 為四面微邊框設計,採用的是一塊 Nano IPS 面板,解析度為 3840×2160,重新整理率為 144Hz,經過超頻可以達到 160Hz,同時螢幕的色域為 98% DCI-P3 色域,並且擁有 VESA HDR 600 認證、而且這塊螢幕也是真正能達到 1ms(GTG) 響應時間的電競顯示器。
透過紅蜘蛛 X 校色儀校準並測試了一下螢幕素質,可以看到 27GP950 的螢幕色域達到了 100% sRGB、98% P3,符合宣傳的標註水平。伽馬曲線為 2.2 光度,100% 輸入 RGB 的灰階落在 7560K、螢幕最大亮度 566.5nit、對比度 940:1、白點 7600K(標準)、色度均勻性最大差值4.3%,亮度均勻性最大差值 5%、色準 ΔE 平均 0.62。總體來說,27GP950 在我用過幾十塊螢幕當中排得進前三。
二、雙屏桌面有何搭建思路:平行?夾角?橫豎?
最後,給大家聊聊我的桌面雙屏搭建思路,目前比較常見的雙屏組合方式有五種:平行、夾角、橫豎、豎豎及疊放。
❶「平行」:平行視角其實只適合拍照,對於真正使用的時候,你人坐在中間,會有中框割裂視線,坐在主屏處又會看不到副屏,影響使用體驗。
❷「夾角」:夾角就是在平行的基礎上挪動副屏顯示器的角度,使得使用者轉頭就能看到,這也是目前最為常見的一種雙屏組合方式。
❸「橫+豎」:橫屏+豎屏算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個方案,許多的程式設計師也會選擇將副屏改為縱向,便於瀏覽敲擊程式碼,內容創作者寫文也很受用。不過這種方案對於顯示器的尺寸有要求,27 英寸不太適合,更推薦 24 英寸及以下的副屏考慮。
❹「豎+豎」:豎屏 + 豎屏算是比較少見的組合方案,個人感覺還是給程式設計師使用者準備的,至少我身邊的朋友沒有這樣玩的。
❺「疊放」:最後還有一種疊放的方式,我的測評好基友@李狗帶_Eazz,可以看到他就是把兩臺顯示器縱向疊放起來了,主要是方便他玩遊戲。不過,這種模式實現難度較大,一方面需要一套雙層顯示器支架+可後仰的人體工學椅,另一方面,你的脖子也需要加以適應。
我最後綜合考慮下來,選擇的就是雙屏夾角的方式,如果日常使用我會把 LG 27GP950 作為主屏,LG 27UN880 作為副屏使用,會直接調換二者支架。不過為了便於給大家展示,所以還是各自歸位。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兩款顯示器的色域並不相同,27UN880 是 99%sRGB、27GP950 是 98% DCI-P3,如果不加任何校色匹配,27GP950 的畫面效果會更加接近於 LG gram 2021,二者的色域接近。所以建議大家在初次使用時還是用紅蜘蛛或者愛色麗一類的專業校色儀進行亮度色域的匹配,以保證雙屏呈現畫面效果的穩定。
在我的桌面右側是一個 PlayStation 5 的光碟機版,之前給大家做過 Xbox Series X 評測,它的後續評測也會安排上,敬請期待。
說回顯示器,在日常使用時,LG 27UN880 會負責處理圖片影片處理和圖文創作,而 LG 27GP950 則是作為主機遊戲的娛樂場景。
而且我的人體工學椅可以實現後仰,正好可以透過斜向後仰,規避了椅子後部空間過窄的問題。
三、LG 27GP950 搭配 PlayStation 5 遊戲體驗究竟如何?
最後一個部分,我們來聊聊 LG 27GP950 這塊機皇顯示器的遊戲效能,因為它擁有雙 HDMI 2.1 的高規格埠,所以你可以同時接入 PS5 和 XSX。
HDMI 2.1 相比於 HDMI 2.0,在頻寬能力上從 18Gbps 提升到了 48Gbps,最高支援到 4K/120Hz 和 8K/60Hz,不過對於 PS5 和 XSX 而言,還有點區別。因為它們的 HDMI 2.1 介面並非是滿血的。所以,PS5 在開啟 4K 120Hz 模式後,僅能呈現 YUV 4:2:2 色彩編碼取樣的影象,而 XSX 則支援 YUV 4:4:4 的色彩編碼取樣的影象,理論上畫質更高。
「PS5 的 HDMI 2.1」:輸出頻寬為 32Gbps,比滿血 48Gbps,縮水 33.33%
「XSX 的 HDMI 2.1」:輸出頻寬為 40Gbps,比滿血 48Gbps,縮水 16.67%
HDMI 2.1 更重要的是支援了動態 HDR 元資料、增強的音訊回傳通道(eARC)、可變重新整理率(VPR)、快速媒體切換(QMS)、快速幀傳輸(QFT)、自動低延遲模式(ALLM)、顯示流壓縮(DSC) 等功能,這些細節功能才是支撐起 HDMI 2.1 的差異化體驗。
我們透過 HDMI 2.1 線纜將 LG 27GP950 連線在 PlayStation 5 上之後,可以看到已經成功握手 4K/120Hz,已經開啟 HDR、RGB 色彩模式和 YUV 4:2:2 色彩編碼。
我一直覺得主機遊戲的 HDR 功能對於顯示器效能是極大地考驗,因為開啟 HDR 後的畫面整體亮度會明顯降低,只保留高光部分的峰值亮度。
從《最後生還者 2》中的戶外和室內場景對比,你可以明顯的發現,開啟 HDR 之後,畫面亮度會有明顯的下降,同時畫面細節的層次感加深,不過這種變化在室內大於戶外,讓你具有更接近於真實場景的沉浸體驗。我個人覺得在深夜玩遊戲時還是會更加舒服一些,畢竟沒人想亮瞎眼。
下面就是我使用 SONY A7R4 + 24-70mm f/2.8 GM 屏攝 LG 27GP950 的遊戲畫面動圖,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畫面的效果,前面兩款遊戲的真實感和沉浸感是相當不錯的,後面幾款遊戲則勝在畫面色彩出色。比較遺憾的是 PS5 目前還沒有次世代的 4K/120Hz 遊戲,所以只能看看遊戲廠商在明年的發力了。
▼《最後的生還者 2》
▼《使命召喚:二戰》
▼《索尼克:力量》
▼《原神》
▼ 《極品飛車 20:復仇》
總體來說,LG 27GP950 + LG 27UN880 這套雙屏顯示器組合,較好地滿足了我對於內容創作的生產力需求,也契合了主機遊戲的娛樂場景。如果你也是像我一樣擁有一臺 PS5 或者 XSX 的次世代遊戲主機,為它配上一塊 LG 27GP950 這樣的 4K/120Hz HDMI 2.1 的旗艦電競顯示器肯定是最佳的搭配,當然前提是預算充足。如果你玩 PC 遊戲的話,還可以實現最高 4K/160Hz 的影片輸出能力,不過這就考驗著顯示卡的效能了。
如果預算吃緊的話,LG 27UN880 這樣的 4K/60Hz 顯示器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大部分主機遊戲目前仍以 4K/60Hz 執行,適合自己消費能力的產品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耐心觀看,我是Geek研究僧,一枚愛好測評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