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墨楊(shimoyang11)
“昨天剛種下果樹苗,今天就盯著看有沒有結出果實。不是孩子不爭氣,而是教育者心太急”——陳錢林
兒子6歲跳級,9歲上初中,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歲成博導,26歲任中科大特任教授、攻克世界領域數學難題,陳錢林的教育做對了什麼?《教育的本質》解密天才數學家陳杲成長背後的秘密!
《教育的本質》是一本實用性強、讓人相見恨晚的好書,全國知名校長、“牛爸”陳錢林把自己執教30多年,做校長近20年,以及如何培養“牛娃”的經驗、理念總結梳理成體系,分享給教師與父母。
在陳錢林校長看來,東方教育重學科基礎,西方教育重素養基礎,而他的探索,則兼顧“學科”與“兒童”。以他培養的龍鳳胎“牛娃”為例,他們在東方教育模式下是優秀的,在西方教育評價體系中同樣是優秀的。他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方面的探索,對處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中國教育有著很大的啟示,堪稱教育探索與實踐的典範。
陳錢林既是優秀校長,又是優秀家長,這一獨特身份,使他講述的關於“教育的本質”的思想與理念,無論對教師,還是對父母,都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相應地,《教育的本質》這本書既是教師的進階寶典,又是父母提高自我修養的上好選擇。
追尋教育的本質。什麼是教育?什麼是教學?我們的教育從哪裡來?將到哪裡去?做教師的,有必要思考這些原點問題。
陳錢林從事教育35年,近幾年,感覺把教育看得通透。他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培育健全人格;教學的本質,是引導個性化學習。
教育從哪裡來?上溯到古代,《說文解字》中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育自古就以育人為目的。教學,古代的形式是個別教學,強調“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陳錢林認為應該把教育“拉長”,將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乃至整個人生串起來思考;應該把教育“拓寬”,從分數和特長外的習慣、能力、情商、人格等角度思考,如此才可能更好地進行把握。什麼是人最核心的素養?什麼是最本真的教育?教育應該關注“人”,教育應該是心靈的觸動、人格的培育、精神的成長。而健全的人格,是教育所應該追求的核心。
1994年,他的一對龍鳳胎孩子出生。他就以培養其健全人格為首要任務。我借用座標的概念來解讀人格:橫座標為“人格基礎”,縱座標為“獨立人格”;座標值越大,人格就越趨於健全。對於橫座標的“人格基礎”,我確立了健康、性格、習慣、情商、知識、能力、遊戲、探究、志向、規則、幸福感、價值觀等12項素養。這12項素養如房子的12根樁基。對於如何培育縱座標的“獨立人格”,我摸索出了“自主決定法”,常說“你覺得呢”“照你說的辦”,引導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事。
關注了最本質的核心素養,教育就會更有魅力。家庭教育如此,學校教育也如此。陳錢林原創的“星卡”評價,就是希望“讓每一個努力的孩子輪流做英雄”。人生天地間, 每個孩子都一樣尊貴。每個孩子都是其家庭100%的希望所在,我們的教育怎能放棄某位學生?
他原創的學科自主作業,允許學生自己選擇和設計作業、少做或不做教師佈置的作業。他希望教師從關注知識轉向關注核心素養,希望學生從選擇、設計作業中,獲得能力和自信心,形成“自由之思想、獨立之人格”。
《教育的本質》這本書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本質的探索。第二部分是教學本質的探索。我想,教師也是家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道”的層面是相通的,所以,將深受家長歡迎的家庭教育文章編進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對專業成長的思考,以及作者個人從普通教師成長為名校長個案的回顧,希望能激發教師做名師的志向,希望有助於設計成長路徑。
這是一本適合中小學教師的培訓用書。每篇文章都是深思熟慮的思想成果或經過驗證的實踐成果。他認同魯迅先生“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的觀點,所以,文中少有人云亦云的正確的廢話。相信教師通讀之後,會特別有收穫。
這也是一本適合中家有0到18歲孩子家長閱讀的書。入選的家庭教育文章,以及談自學、談育人方法的文章,對家長同樣會有所啟迪。
墨楊世無雙,贈君一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