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恰飯(主要是因為恰不到^_^),記錄一個最近聽過覺得值得記錄的塞子,來自日本Tago Studio的監聽入耳T3-02,我期待了很久的一個動圈入耳。
動圈!動圈!我要聽動圈IEM!對於現在暫時入耳暫時精簡到只剩下一條舒爾Aonic3(為什麼這麼做以後有機會再解釋一下)的我,確實有點三月不知動圈耳塞味的意思(藍芽不算),聽聞好友又履行亂買職責買了一副,我連忙不要臉地借來了,在此謝過朋友借我這麼長時間沒問過我要回去。
Tago Studio嚴格來說是一個典型的日式精品小作坊,具體坐落在群馬縣高崎市,主理人 Kunio Tago 是一位音樂製作人(有興趣的話你可以看看他們錄音棚裝置和作品的情況),但為啥一個玩音樂的會涉足監聽耳機設計生產呢?根據公開的資訊,他們主要是覺得現下大夥主要都用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來聆聽音樂,這樣的話耳機就成了人和音樂的最後屏障,在這種大背景下,他們想做出具有他們特色的耳機,為此廣泛聽取高水平錄音工程師和藝術家的意見,並與同在群馬縣高崎市的耳機ODM生產商TOKUMI合作,做出了我們今天看到的TAGO STUDIO TAKASAKI x TOKUMI監聽耳機,從表面上看非常日式的原因。
https://tagostudio.shop/
說是這樣,他們總共也就在賣T3-01和T3-02兩個耳機而已,產品策略十分精品化,前者是動圈頭戴式錄音室用監聽耳機,以後有機會再給大家分享。後者是今天要分享的T3-02,入耳的動圈監聽耳機,如果說兩個產品有什麼共同點的話,那就是都強調聲音的自然度、外觀質感類似,都用了手工打磨的木頭面板吧(01是橡木02是楓木)。
T3-02的外觀(包裝+本體),如果要取一個國內消費者相對熟悉的參照物便於大家快速接受,那就是Cella audio,或者說Widing,Widing的鋥之前寫文章分享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8965965
包裝盒,體積比較小巧,也很隨意,可能這就是“專業範”吧,“不專業”的耳機一般都喜歡把包裝做得越來越花哨精美,體積越來越大(?)。
包裝盒裡面沒有內盒或者保護託層之類的設定,直接就是一個紅色拉鍊頭的黑色皮質收納盒,你別說,這個包裝盒在耳機預置的包裝盒做工算是不錯的,挺抗壓,拉鍊為隱藏式設計,拉起來感覺一時半會不至於壞了(好些耳機預置的收納盒就是那種質量水平),看起來也不會太輕易進水。
耳塞外觀看著十分樸素,但實際上並不簡單。從材質構成來說,首先主腔體是表面噴砂處理的黑色金屬,猛一看可能會讓人以為是塑膠了。後腔面板為手工打磨拋過光的淺色楓木,面板上面刻著Tago Studio字樣(只有左側有),然後前腔處又是一層透明樹脂覆蓋著一體的金屬前腔和金屬導管,透明樹脂上寫著Made in Japan T3-02。除了慣常的LR左右標識外,左邊插針外殼上有凸出的一道左方向標識。不過這麼繁複的材質的耦合處理得不錯,接縫這些細節看得出做工足夠紮實,並未讓人感覺突兀,看上去和摸上去感覺都是比較和諧的。10mm的動圈單元,腔體大小在這個單元尺寸的耳塞裡是略微偏大的(也可能是比較樸實的形狀讓我覺得顯大),我覺得這不是什麼壞事,如果聲音足夠理想的話。另外這個金屬前腔直接延伸出來的金屬導管的設計感覺跟Widing鋥的處理有些類似,只不過T3-02的處理更繁複一點。腔體上我找不到氣孔的存在,但是長時間的佩戴下並不悶耳朵。
這個略顯繁複的結構官方稱之為“box-in-box”,宣稱能帶來不錯的被動降噪效果。實測T3-02在我聽過的非定製動圈耳塞(動圈的確是有定製的,只不過比動鐵少)裡確實是第一梯隊的水平,排名非常靠前,外出移動場景中非常好用,一是在佩戴輕鬆的前提下隔音很好,二是線材比較柔軟(雖然有一定的自纏繞現象),三是這個不算小的腔體戴著還行,長時間佩戴下不怎麼需要調整,因此這個“box-in-box”結構我感覺確實還不錯。
楓木表面拋過光,刻著Tago Studio,手藝不錯,手感溫潤
套子只有大中小三對白色 SpinFit 耳套,我倒是不意外,很像是這類廠商的作風,不過一些習慣了國產耳塞比如飛傲、達音科或者近年來的索尼那樣給你配上琳琅滿目的套子的使用者大概會有點意見。耳塞套質量還行,換耳塞套的區別算是明顯的,可以自己換著玩玩。
線材與接外掛部分也十分樸素,線皮為黑色,在現下喜歡配比較粗的辮子線的大背景下算是偏細的,有一定的抗拉扯效果。耳塞換線介面母座留有保護的限位卡口,一方面防止MMCX無謂的旋轉磨損插座插針,另一方面對插針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的同時還使得外觀比較和諧。不過嘛,如果你要換線的話,你就得額外關注一下線材插針外殼的直徑了,如果你沒有把握的話,建議諮詢一下客服再下單。比較樸實的熱縮管耳掛、L型3.5mm插頭外殼和分線器這些就不需要贅述了。
總體上,T3-02的耳塞本體外觀表面看著樸實,實則做了用心思的處理,讓佩戴和隔音體驗很好。線材接外掛是樸實耐用的風格,移動場景中的體驗不錯。T3-02的外觀風格跟國產近年很多耳塞秀材質(比如各種“平衡木”)、秀工藝(比如HE03AL)的方向相比是反過來的,很不“顯學”,不過這種低調內斂的風格一般也就是被看作所謂專業的風格,這與中華文化中傳統中“藏”通常比比“顯”來得高明的普遍認知相符合。
說完聲音以外的部分,來說一下聲音。T3-02這段時間我都在聽,現在才寫文章分享,是因為覺得這種聲音太過於自然了,我很快適應了這個聲音並一直用來聽,不知道該怎麼評價才算合適,像在IM裡短短几句作評價的話,作為文章顯得不夠,但是它顯然沒有長篇累牘大肆評價一番的必要。
我儘量說得保守一點,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如果以素質考量的話,T3-02顯然並不屬於頂級的那一列動圈IEM,它的動態表現滿足不了一些追求“大動態神秘力量”的高階玩家的要求,它易推得很,在小推力移動裝置下就有足夠的表現力,低頻下潛不夠深,高頻延伸也沒有讓人有“我花這麼多錢真是值了”的感覺,全頻的解析力也並不算非常清晰那一類,有時你或許會覺得稍微有些塗抹感。如果說要對比一番的話,比如以前寫過的Tinhifi 平板耳塞P2,會顯得比T3-02明顯更加“顯素質”,特別是可以隨著前端水平的提升讓人更有越級打怪的樂趣,而T3-02怎麼看潛力也沒有這麼大,只是一個對小推力移動裝置比較友好的型別,那用推力、控制力比較好的前端來推它是為了啥?為了稍微好一點的飽滿度,抑或是為了讓聲音聽起來稍微穩一點點(但是隨便插個東西就已經不錯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6423746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8680808
T3-02是T3-01“自然之聲”的延續,負責滿足T3-01之外的外出使用的需求,延續聲音自然度的同時提供一個不錯的隔音,官方是這麼定位的。
低頻,量略微偏少,但不會讓人覺得聲音的“下盤虛”。聲音比較乾淨,層次感表現較為優秀,收放的感覺一開始聽著感覺略微“僵”一點,但我很快適應了這個風格,那並不是缺點,只是聲音確實是比較乾淨、收放比較乾淨利落的型別,不是說缺乏殘響或者聲音不夠鬆弛,我是感覺,如果你將殘響、低頻氛圍烘托、聲音比較鬆弛看作是“樂感豐富”的具體表現形式的話,那你剛拿到T3-02聽的時候或許會覺得“缺乏樂感”。這種傾向讓它對於音樂風格非常地百搭,彷彿是可以自由穿梭於各個音樂風格的精靈,雖然你聽不到“砰砰砰”級別的打擊樂回放效果,但那效果應該是不會不夠用的。
中頻,人聲沒有明顯的男女聲傾向,說得上準確,但有些微但可感知的塗抹感。結像形體方面表現我覺得以單動圈的型別標準來看還可以了,但難以讓人有“我可以輕易把聲音的某個部分抓過來聽”的感覺,以那個型別要求的話,往往會覺得差口氣。聲音不薄不厚,這種專業定位的耳塞,自然也不可能有部分使用者喜歡的貼臉人聲表現,距離感適中,人聲與樂器的分離度比較正常,不算出挑。
高頻,稍微有一點亮,有層次感,不是傻亮刮耳的型別,比較自然。高頻延伸我覺得在單動圈的範疇裡還算可以,只不過我說過了,這尚且不屬於頂級動圈的行列,更別說跨過動圈的侷限去挑戰一些混合單元的優秀產品,至於聲音的自然度這方面,我覺得表現很好,但這不妨礙市場主流的審美是比較偏向於短時間聆聽中能帶來更多爽感的“爽塞”(哪怕是犧牲一定的自然度),如果以那一類審美來看的話,T3-02就顯得“素質不足”了。T3-02最後要說的是,聆聽樂器的表現,尤其是管絃樂,層次感、分離度、線條形體這些方面比聆聽人聲時感覺表現得更好,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要安個“樂器塞”什麼的評價給它,我不想用那一類表述,T3-02是比較全面、均衡、自然的耳塞,它就是那樣而已。
聲音整體聽起來,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點,動態、瞬態、聲場、清晰度、結像形體這些表現都能說上一聲“不錯”,但你知道它距離所謂的“頂級IEM”(通常價格不菲,邊際效應遞減十分明顯)有一段距離,它的聲音足夠流暢,定位和分離度表現得很自然,雖然說是監聽耳塞,但聲音的寬容度是不錯的(對於它的故鄉的某些流行歌曲來說也是這樣),我覺得這就已經足夠。
最後結合價格做個總結,不說你在中國實際買到的價格會比這個還要略高一些,結合它的定位來看,它還是一個小眾產品,首先是一些見多識廣的耳塞發燒友可能會覺得它的“素質”之於這個價位可能是不配位的,如果是想要一條聲音比較中性的耳塞而又不侷限於動圈的話,兩條新小4已經到了比較友好的價位了,T3-02這個價位可以買兩條那樣的新小4,而且如果不是圖一份已經被廣泛質疑能不能聽出來的“動圈味”,為什麼要買它呢?就算是動圈範疇,它比國內流行的千元動圈Kato、新Hana、NM2+、NA2+、T5、未出的T5s之類的強在哪裡是否可以一言以蔽之?甚至我可以以一個比較便宜的價位買到Tinhifi上一代“老燒樂”P1,然後插在輸出足夠高的前端下,驚喜感很足了……
這類相似的話還可以找到很多,只是每次把T3-02放下,再戴起,長時間佩戴,仔細把玩那個多材質耦合又嚴絲合縫的腔體,摩擦那個每個T3-02外觀和觸感都不一樣的楓木面板,我覺得我不需要以能夠準確表述出來的言語去描述它到底值不值、它的合理區間到底在哪裡,它讓我感覺到它完美融入到了我的生活環境和音樂聆聽習慣中,當我不用它的時候,我想看到它在那裡,當我想用它的時候,它可能早就出現在我耳朵上了。That's it,就是它了,它在一眾監聽耳機裡的平衡點和小趣味是如此擊中我,我唯一想的是我是那麼想長期擁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