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姐是位52歲的家庭主婦,是我們這些親戚圈裡公認的“有福之人”。這功勞主要在姐夫,他包攬了家中的裡裡外外,什麼事都不用白姐操心。
但自從姐夫去外地務工後,白姐的煩惱就緊隨其後。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全落到了她一個人頭上。雖然家裡就她一人,但不擅收納的她將家裡擺的無處落腳。
看著亂糟糟的家,到處都是的東西,白姐也迫切想要改變家庭面貌,但苦無無從下手。
你有沒有遇到過白姐這樣的問題?知道家裡的東西很多需要收拾,又不知道從哪開始。山下英子老師的《斷舍離》一書中,給了我們很多收納整理的方法。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751”法則,幫助很多人解決了收納的煩惱。
斷舍離創始人,山下英子
那什麼是“751法則”,學了就能解決白姐的困擾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看不見的放七成
東西多,又不能全部扔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放到別人看不見的地方。這裡說別人看不見的空間,指的是抽屜、鞋櫃、衣櫃等封閉空間。
有人覺得,既然別人看不見,那裡面怎麼收拾,又有什麼關係。但滿滿要溢位來的物品會打消積極收拾的主動性,而且整理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而是讓自己覺得舒服。
所以這些別人看不見的空間,自己也要做日常整理,可以放七成的物品在裡面,留出三成的地方,既方便拿取,又能顯得整齊。
大多時候,人就像倉鼠一樣,只要還住在這一方空間,就會有不自覺的囤積行為。不管當時是否能用得著,總會有或許用得著,還有用,扔了太可惜……
這些想法或許源於對安全感的匱乏,或者是對未來的危機,總會使我們將準備丟棄的東西進行再儲備,直到真的無處可放。
所以要在有限的收納空間裡進行總量的限制。
既然不能都放下,就要對收納的物品有個取捨。甚至購買、囤積的時候就要進行取捨。真的需要?真的必要?
如此,我們拉開暗格,呈現給自己的才會是好看又實用的收納狀態。
二、看得見的放五成
還有很多的東西,可以放在看的見的地方,這裡看得見的地方是展示給別人看的區域。
玻璃門的餐具櫃,書架,桌子上,這些地方,整理的時候只放五成滿。
要讓客人進門後覺得你讓她看到的空間是明亮安逸的。沒有物品擁堵,一個架一個的感覺。
對於小物品,不要自由發揮,隨意的想放哪就放哪。不能擺放太多,也不能擺放的雜亂無章,更不要高低起起伏伏。
可以目測一下用於放置的空間,想一想這樣擺放的話物品作用是否受到限制,是否更美觀大方。如果沒有,再想想其他辦法。
保證每樣東西有它自己的位置,取用的時候就不會去糾結東西到底放哪了這個問題。
如果能保持平時環境的整齊有序,其實不需要每次大掃除時再去深度清理。如此也不會耗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只要走了開頭,其實後續的整理很容易達到。
三、做展示的只能放一成
這裡的一成是用作展示的收納空間只能放一成。
例如,房間的展示架,儘可能的少放東西。這樣會顯得簡單明瞭,主次分明,不會有眼花繚亂的感覺,如此房間才會顯得整潔大方。
相信透過學習《斷舍離》的“751”法則後,白姐只要用它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家裡的面貌肯定會發生變化。時間一久,收納整理上的事肯定都是手到擒來。
“斷舍離”中的“出”之美學,並不是簡單的粗暴的扔扔扔。這不符我們的傳統美德。也不符合家庭的傳承美德。它不是簡單的去扔點東西,讓空間變得整潔。
應該是在收納管理中來明白自己有什麼,就像管家婆,每天勤於事務,就知道自己有什麼,有多少,在哪裡,怎麼用這樣的道理。
這樣就不會被慾望支配,物品“入”的時候會思考,才有所囤之物重見天日,活用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