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殷商滅亡大多數的人都會將之歸咎於商紂王的荒淫無道、殘暴無度。在他的統治下民不聊生,因此才會引發各方國群起而攻之,最終被西周取而代之。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殷商的滅亡到底是自作孽不可活還是另有原因?結束商王朝命運的到底是西周還是另有他人?其實,在西周以前,商已經連續多年對其下屬的一個方國發動戰爭,甚至在西周對商大舉進攻的時候,其主要兵力仍然駐守在那個方國,那就是東夷。
這個為商朝滅亡添磚加瓦的東夷究竟做了什麼讓商朝國君如此惱怒竟派出十萬大軍連年征討,甚至冒著放任西周逐漸壯大的風險也不願放棄?
一、東夷之地
先秦時代中,地處中原的華夏王朝將分散在中原地區北部的部落稱為“狄”,西方部落稱為“戎”,南方部落稱為“蠻”,東方的部落則稱為“夷”。人們常說的“蠻夷之地”就是指古代東南沿海一帶的尚未開化的地帶。
東夷部落主要分佈在古黃河和濟水之間,以及泰山以東以南的地區,具體包括今天的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地。相傳東夷人喜歡披髮紋身,吃東西時也不喜歡用火烹飪,常常吃生肉冷食。因此,相比較中原人的文雅瘦弱,東夷各族的族人則身強力壯。
據史料記載,東夷人在遠古時代以漁獵和採集為生,到了黃帝時期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東夷人尚武,還最先發明瞭弓箭這一古代十分重要的兵器,使遠距離攻擊成為可能。
黃帝時期,與黃帝展開涿鹿之戰的蚩尤的九族聯盟就分佈在東夷地區。蚩尤戰敗之後,東夷也被迫受制於中原炎黃,但事實上他們始終沒有真正臣服。
東夷一直以一種遊離的狀態存在於中原王朝的管轄範圍之外。因為東夷近海,華夏王朝鞭長莫及,這就給了東夷暗自壯大的機會。等到夏商時期,東夷已經是能和夏商三足鼎立的大型部落集團了。
按照當時部落之間的分佈,東夷就相當於是夏王朝的護衛軍。因此商王接受謀士的建議,設計離間夏王朝和東夷。在商王的謀劃下,夏王朝斷掉了對東夷在人才和技術上的補給,東夷也因此和夏王朝反目,轉而與商聯手滅夏,三足鼎立變為兩強對峙。
二、民生所需
東夷地處黃河下游,靠近海岸,物產資源豐富,尤其生產金、玉、銅等礦產和海鹽等生活必需的物品。而這些都是商王朝維持國家正常運轉所需之物。
商王朝盛產青銅器,而煉製青銅就需要銅、鉛、錫等金屬。為了製造祭禮所用的青銅器物和士兵所用的青銅武器,商朝需要大量的金屬礦石。而商王向來以窮奢極欲聞名於世,玉石、貝殼等當時的奢侈品也是王室所鍾愛的物品。因此為了獲得這些物資,商只能大舉出兵東夷。
根據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一些甲骨文記載,商王武丁曾多次派婦好出兵東夷“取玉”。而考古殷墟的其他遺蹟也發現,冶煉遺址中都是青銅器物的鑄銅作坊而不是從礦石中提煉金屬的鍊銅作坊。因此也可以證明,商朝進攻東夷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金屬礦石。
不僅如此,為了減少運輸成本,商朝不僅向東夷派兵征討,還在東夷建造鍊銅基地,可以直接將開採的礦石煉製成粗銅,再運回商朝進一步製作。因此,除了征討的兵力,還需要額外派駐兵馬鎮守鍊銅基地。這就使得商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東夷地區。
三、東夷叛亂
可以說在最初一段時間裡,商王朝和東夷之間的關係是十分平和的。聯手消滅夏王朝之後,商王朝也沒有將矛頭指向東夷,反而採取詔安的政策,將其首領分封諸侯,使東夷成為商王朝的附屬國。經過一場戰役之後,商朝以最小的代價將神州大地上大部分的國家和部落收入麾下。
這樣一團和氣的景象沒有維持很久。東夷自然資源豐富,但由於族人心智尚未開化,對物資的利用十分有限。隨著部落人口的增長,原本的領地已經無法滿足東夷人的生存需求。再加上東夷首領野心勃勃,始終對中原王朝虎視眈眈,甚至多次主動向中原挑釁。
到商朝的第十任君主仲丁繼位之後,商朝和東夷之間的關係急轉直下。其中,東夷部落中一個叫“人方”的方國最為猖獗,在現有的甲骨文記載中就出現了多次人方向商朝腹地進攻甚至掠奪人口的情況。
到了商紂王時期,各方國因為紂王暴政紛紛脫離商朝統治。為平定叛亂,紂王決定召見各路諸侯,東夷首領非但抗命未到,甚至在商征戰期間未出一兵一卒,這也紂王出兵東夷埋下了伏筆。
穩定周邊的小方國之後,紂王對正在崛起的西周實行懷柔政策,與西周聯姻保持兩國之間表面上的平靜。後期甚至不惜將周王姬昌軟禁七年之久,以制衡西周的擴充套件態勢。
與此同時,紂王舉全國之力征討東夷。在商王朝最後的十幾年裡,將大部分的兵力和精力都投入到和東夷的戰爭中。這樣的長久征戰不僅讓東夷的勢力減弱,更大傷了商朝的根基。
西周也正是看準了這個時機,發兵攻打商朝。大部分兵力都留在東夷的商朝只能派出奴隸兵與周對戰。結果可想而知,奴隸兵不戰而敗,西周大軍順利攻入朝歌,腹背受敵的商紂王萬念俱灰下選擇自盡,商朝就此亡國。
四、總結
王國之間的戰爭就是這樣,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而過度追求利益的後果往往就如同商朝一般,紂克東夷而殞其身。
然而歷史事件往往具有雙面性,商紂王和東夷之間連年的戰爭也使得中原通向東南沿海一帶的交通得到迅速的發展。來自中原的文化也逐漸向東部地區傳播,當地人民可以利用更加先進的耕織技術發展生產,為後期秦一統天下做好了鋪墊,也算是造福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