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由一個臺伯河畔的小城邦逐步發展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羅馬的軍隊所向披靡,羅馬的政治文化深遠影響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羅馬人以自己的堅毅、勇敢、勤勞、樸素譜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但是,隨著帝國疆域的不斷擴大,羅馬人與外邦人,公民制度與奴隸制經濟之間的矛盾逐漸變得不可調和,羅馬人銳意進取的精神被尖銳的社會矛盾消耗殆盡,富人沉迷聲色犬馬,窮人寧願渾渾噩噩度日也不願透過勞動或作戰來改變現狀。
禮崩樂壞後,羅馬帝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
物資短缺、兩極分化與“變性人”上將
本月以來,美國各州都迎來了不同程度的物資短缺,部分超市貨架上空空如也。
超市貨架上缺少的卻正是居民日常需要的食品和日用品。
美國產業空心化已有時日,大量工業部門外遷,疫情導致的全球產業鏈危機讓美國出現工業品短缺還好理解,但奇怪的是作為農業大國的美國,一些超市的貨架上居然出現了食品不足的情況,這著實讓人難以理解。
與“空貨架”同時上演的還有另一幕:港口碼頭工人大罷工。
罷工的原因是最近有大量的貨船積壓在美國各大港口,總統拜登要求工人們24小時不停卸貨以緩解美國的商品短缺,但是工人們卻表示:如今通脹嚴重,什麼都漲就是工資不漲,先漲工資,後幹活,當然,真實的情況可能是漲了工資也不一定幹活。
事實上,美國的商品短缺,主要問題出在了“最後一公里”,除了碼頭上缺工人外,美國還缺司機:把商品運到美國各地的貨車司機。
如今的美國面臨著一個十分矛盾的局面:失業潮與用工荒同時存在。
至於原因嘛,當然與去年與今年那幾次史詩級的“撒錢”有關。
在幾輪“撒錢”之後,在美國辛苦工作賺的錢比在家躺著吃救濟多不了多少,反正干與不幹差不多,那辛苦幹活還有個什麼勁?
“撒錢”是為了讓美國人在非常時期更好地生活,但是大量美國人因為生活地太好了,而選擇不去工作,進而導致用工荒,而用工荒又進一步導致商品運輸不暢而誘發商品短缺,商品短缺毫無疑問會讓美國人的生活變得不好,這個迴圈,夠魔幻吧?
魔幻的遠不止這些,上週,美國總統拜登任命63歲的雷切爾·萊文為美國公共衛生服務軍官團的四星海軍上將,這個萊文一天兵也沒當過,很多人相信,他(她)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之快的晉升,與她(他)的特殊身份有關,萊文是一名所謂的“跨性別者”。
對於喜歡玩“政治正確”的民主黨來說,沒有什麼比重用一個所謂“性少數群體”(LGBT:分別指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者)更加光輝偉大的了,至於萊文當沒當過兵,美軍士兵會作何感想,與“政治正確”相比,這都不重要。
在美國,“跨性別者”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變性人,“跨性別者”中的很大一部分在生理上是男性,也沒做變性手術,只是宣傳自己在心理上是女性,而按照美國法律,他(她)就是女性(萊文就是如此),可以享有與女性相同的權力,包括上女廁所,進女浴室等。
一些美國人對於“跨性別者”的包容已經到了一種近乎喪心病狂的地步,前段時間,一名美國女孩(白人,不是“跨性別者”)在學校的女衛生間被一名穿裙子的男生性侵,其父親去學校討要說法卻被扣上了歧視“性少數群體”的帽子。
美國的政治正確已經到了一種近乎於瘋狂的地步,這從美軍的各種膚色,各種性別的徵兵廣告中就能看出來。
而除了被“政治正確”侵蝕,美軍還面臨著另一個問題:本土的美國人對於軍隊的熱情不高,美國不得不以國籍為交換條件,招募那些急於獲得美國國籍的移民進入軍隊。
以上種種造成了美國社會價值觀空前混亂,美國人的國家認同感嚴重喪失,而只要稍微翻閱一下歷史就不難發現,如今發生在美國的一切,都曾無比真實的發生在近2000年前的羅馬帝國。
帝國的黃昏
公元212年,羅馬皇帝卡拉卡拉頒佈《安東尼律令》(又稱拉卡拉卡敕令)宣佈所有帝國境內的自由民均享有羅馬公民權力,就這樣,支援這個帝國最後一根支柱也轟然倒塌,羅馬帝國陷入漫長的三世紀危機,之後這個繁盛一時的帝國再也沒能真正走出危機,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476年,日耳曼僱傭兵領袖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羅慕路斯,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雖然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又苟延殘喘了近千年,但早已失去了羅馬帝國的榮光。
給所有自由民以公民權,這看起來是一件好事,但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它卻成為了壓垮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羅馬以“羅馬公民”這個身份為大量外邦人畫的那張餅是支援羅馬帝國的最後動力,卡拉卡拉普發公民權讓這張餅不復存在,羅馬帝國開始土崩瓦解。
羅馬走向世界是從共和國時代開始的,羅馬的構成主體是羅馬公民,羅馬公民們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共同耕種,共同戰鬥,也一同分享戰利品,此時的羅馬公民國家認同感很強,羅馬的國力也蒸蒸日上。
在羅馬共和國前期,羅馬人普遍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道德意識,他們崇尚勤勞、勇敢、簡樸等各種美德,窮奢極欲被認為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但是,隨著戰事的頻繁和獲得土地的不斷增加,羅馬面臨了第一個問題:兩極分化。
家大業大的貴族不斷透過在戰爭中獲得土地,平民卻因為要參加戰事而荒廢農事,不得不出售部分土地以維持生計,久而久之,土地開始向貴族手中集中。
也許你會提一個問題:羅馬貴族也要參與戰事,為什麼戰爭時期,他們的土地沒有荒廢呢?答案很簡單,他們的土地有奴隸耕種。
是的,組成羅馬共和國的,不止有貴族與平民,還有奴隸。
貴族財大氣粗有大量奴隸從事生產,而平民只能自己一邊生產一邊作戰。
於是,大量普通的羅馬公民失去土地成為無產者,而要命的是,羅馬的兵役制度是軍民合一的公民兵制度,想加入羅馬軍隊,不止要有羅馬公民身份,還要有一定的財產,隨著大量平民的破產,羅馬共和國一度遭遇了“兵慌”。
為了解決無兵可徵的問題,羅馬共和國執政官馬略做出了一次重要軍事改革,加入羅馬軍隊不再需要財產限制,服役時間也大幅延長,軍人成為了一種職業。
這種軍事制度的改革極大地解決了羅馬共和國的“兵慌”,軍人的職業化甚至還增強了羅馬軍團的戰鬥力,但是也同時導致了另一個問題:軍頭崛起。
之前的公民兵制度下,羅馬軍隊的軍官與士兵都是臨時徵集起來的,戰爭結束還會各自回到家中從事原本的職業,戰爭結束後,軍官與士兵之間的上下級關係也同時解除,軍頭們沒有擁兵自重的基礎。
但招兵制下,軍人變成了一種職業,士兵與軍官之間產生了一種人身依附,這就為軍頭擁兵自重提供了條件。
羅馬共和國末期,馬略、蘇拉、龐培、凱撒、安東尼、屋大維等強人都無一例外是是軍頭出身。
最終,手握重兵的屋大維於公元前27年強迫元老院授予其“奧古斯都”稱號,羅馬進入帝國時代。
進入帝國時代後,羅馬內部的權力與財富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重新洗牌,貴族與平民之間兩極分化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得以緩和(僅僅是緩和),羅馬再次走向強大。
但是,在最原始的自耕農經濟解體後,羅馬兩級分化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現根本性逆轉,平民們想要獲得出路的唯一方式就是參與戰鬥,透過戰功改變命運,況且羅馬帝國建立的基礎就是軍頭崛起,這一系列原因導致羅馬帝國在國力獲得恢復後必然要開啟擴張之路。
而隨著更多的地區被征服,羅馬帝國得以從被征服區域獲得更多稅收和奴隸,羅馬帝國前期,形成了羅馬人負責打仗,各行省人交稅的局面。
各行省人提供的稅收供應再次緩和了羅馬富裕貴族與貧困平民之間的矛盾,因為有外部的財政來源,羅馬帝國可以給貧困的平民也提供物資保障。
但是,此時的羅馬帝國貴族與平民之間也已經完成了分離,兩者已經不需要透過協作來獲取共同利益了,貴族們透過剝削地位更低的奴隸獲得收益,平民們透過外省提供的稅收苟活,雙方已經是居住一個帝國內部的兩個世界的人了。
這種狀態下,羅馬人的國家認同感勢必土崩瓦解。
國家認同感消失後,羅馬人曾經共同遵從的道德準則也一同瓦解,追求物資上、肉體上的即時滿足成為了羅馬帝國內部從貴族到平民的共同價值觀。
從前的羅馬人崇尚簡樸,但自羅馬帝國中期以來,簡樸成為了無能的代名詞,人們眼睛裡看見的只有錢,錢的多少成為了唯一的價值準則。
貴族們失去了雄心壯志,只想著窮奢極欲,鋪張浪費之風盛行。
更可怕的是,平民們也不願勞動,大量平民寧願在羅馬城中游蕩,在公園、劇場邊露宿,在富人們舉辦的宴會和慶典上分一點富人們的殘羹冷飯,也不願意回到農村去耕種自己的土地。
羅馬帝國在這樣的背景下迅速腐化,但此時的羅馬帝國仍有一個辦法來給自己續命,那就是利用“羅馬公民”這個身份給外省人畫餅。
相比於其他行省的人,羅馬公民享受諸多特權,這些特權對於外省人來說無疑是十分有誘惑力的,於是,在羅馬人陷入腐化後,羅馬帝國皇帝透過授予部分外省人羅馬帝國公民的方式,讓大量外省人拼死拼活為羅馬帝國效力,原本由該由羅馬人乾的活如今在“羅馬公民”這張大餅的作用下,由大量外省人來承擔。
“羅馬公民”這張餅不僅僅讓羅馬人該乾的事由外省人替他們幹,也讓羅馬人該打的仗由蠻族人替他們打。
隨著羅馬帝國軍隊規模的擴大和羅馬人當兵的意願降低,羅馬帝國中存在著數量巨大的輔助兵,這些輔助兵由出身蠻族,羅馬帝國以表現優異者可獲得羅馬公民身份為誘惑,讓這些蠻族士兵為羅馬衝鋒陷陣。
但是,這些大餅也只能延緩羅馬帝國的衰落,從羅馬人不再願意勞動與戰鬥的那一刻起,羅馬帝國的衰落就已經註定。
而羅馬皇帝卡拉卡拉普發公民權的舉動,讓還能再維繫一段時間的大餅提前消失,羅馬帝國也迅速走向土崩瓦解。
美國
如果回顧羅馬的歷史,再看看美國的現在,你會驚訝地發現,歷史竟能如此相似,羅馬是古代的美國,而美國是現代的羅馬。
美國,這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最初的主體人群是歐洲清教徒,清教徒們以勤勞與節儉為美德,隨著他們的開枝散葉,美國經濟與綜合國力蒸蒸日上。
南北戰爭後,美國的工業化速度顯著加快,美國用了40年的時間,完成的工業總產值超過英國的壯舉,並藉助兩次世界大戰一舉坐穩了世界第一強國的寶座。
但是,在經濟蒸蒸日上的同時,兩級分化的問題同樣困擾著美國,並最終導致了“大蕭條”等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二戰前後,在國內工人鬥爭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共同作用的結果下,美國透過國家干預的方式極大地緩和了勞資雙方的矛盾,兩級分化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但是,我們要知道,美國的工人階級一度獲得能夠擁有較好的福利待遇絕不是因為資本家與美國政府良心發現,而是因為,美國的資本家們別無選擇,無論如何看不上對方,在冷戰的背景下,美國資本家必須與美國工人協作才能獲得利益,於是雙方相互妥協,妥協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局面。
但是,隨著蘇聯的式微和冷戰的結束,美國的資本家們很快發現了更好的選擇,他們不必再與那些“事兒多”的美國工人討價還價,他們只需要將工廠搬離美國就能找到大量的廉價勞動力,於是,資本家們在全球化中賺得盤滿缽滿,工人們卻失去了工作。
這樣一來,資本家與工人,富人與窮人,彼此之間不再需要協作,他們成為了一個國家中兩個世界的人。
就美國整體而言,作為發達國家,在全球化中,他們可以透過壟斷高階產業與金融霸權獲得巨大收益,只是這些收益大部分都落入了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和跨國公司手中。
而面對日漸不滿的洶洶民意,同樣在全球化中獲益的美國政府,也願意拿出一部分利益去給平民發放一些福利來平息他們的怒火。
有了福利的美國人不再願意做一些髒活累活,於是這些活由那數以千萬計的在美國工作的非法移民承擔,美國,尤其是民主黨政府同樣很懂得畫餅,他們告訴這些人,只要好好工作,將來他們中的一部分將獲得美國國籍。
不愁吃穿的生活也讓美國人不願參軍打仗,於是美國故技重施,鼓勵想獲得美國國籍的人加入美軍,退伍後可快速獲得美國國籍。
靠著剝削全世界勞動者大賺特賺的資本家們與拿著福利不願勞動的美國公民也早已拋棄了勤勞、簡樸的價值觀,錢成為了衡量一切的準則,富人們以金錢開路追求各種極致的享受,窮人們拿著福利寧願流浪也不願找份工作賺錢。
政客們為了討好選民,粉飾太平,在政治正確的道路上幾近癲狂,美國社會禮崩樂壞,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事層出不窮。
相似的制度設定與經濟形式,讓美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羅馬的道路,如今在美國發生的一切就是一部鮮活的《羅馬帝國衰亡史》。
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美國也不會是羅馬的簡單重演,而更可怕的是,如今的美國同時出現了羅馬共和國末期與帝國末期面臨的問題。
真正支援美國完成崛起的是美國人曾經積極進取的精神,如今,這一切早已不在,美國還能維繫多久,取決於還有多少人願意相信美國畫的那張不太真實的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