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之後我們才叫作漢人,而在之前,我們有個十分霸氣的稱謂
在電視劇漢武大帝中,劇情一開篇就有一段旁白,裡面就恢宏大氣地說道,漢武帝給了一個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而他所擁有的王朝給了一個民族和人民永恆的名字,這個名字叫作漢。
不過話又說回來,漢人的自稱是開始漢王朝建立以後,尤其是漢武帝破匈奴之後。那麼問題來了,在漢朝之前,我們這個民族又稱什麼呢?
其實話說回來,雖然漢王朝的建立者劉邦不是一個讓人非常喜歡的角色,而且他是一個弱者,打贏了強者的形象,建立國家。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劉邦建立的漢王朝的卻是一個偉大的王朝,其偉大程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唐朝。
左傳貌似聽說好多都是杜撰的,而且華應該是伏羲華胥氏部落聯盟,夏說的就是禹王,伏羲開啟部落聯盟開始華這個禪讓制,管仲說諸夏親暱,這個夏才是真的夏,是夏商周三朝,且可以算是一代,夏啟開始奴隸制,而本來商紂是想改制度的,然而他不是開國之君,內外許多勢力掣肘,他的能力和威望都不足,且社會大趨勢也沒有到那個地步,扯到蛋了,把周打回去了開始有點封建萌芽的奴隸制,三代是一代,秦漢開始正式封建制,漢以後其實都算是漢代,是第三代,新中國開始是民主集權制,是第四代了,華,夏,漢,共,應該是四個歷史時期,而不是左丘明說的禮儀和華服,他是在誤導人,讓人盲從周禮衍生出來的儒家,而且是不是他說的都沒不一定呢,畢竟這麼多年傳下來的書,都是儒家儒生,他沒直接把其他百家直接抹掉就已經算有些仁人志士了,而且漢武帝他只有打贏仗這一點可取,其他都是什麼糊塗賬啊!而且就算他不打後面也有人打,他急三火四的就是搶功勞而已,儒家推崇他是因為儒家快活不下去的時候是他被董仲舒忽悠瘸了,當了救世主,你看儒家核心,只有吸取其他百家的那些東西才有用,他自己的東西只有一個有教無類有點用,然而東漢門閥和宋明儒怎麼做的,他們在增高門檻簡單問題複雜化
有人說中國是偽裝成國家的文明,漢族是偽裝成民族的文明。中國文明早已深深刻在我們中國人的骨子裡了。什麼秦朝漢朝唐朝…清朝,都像是一個家庭裡的不同家族成員在不同時期內的掌事,有些人會說元朝清朝還有五代或北朝那些是外族,其實很多所謂的外族大多也是再遠古前從中原慢慢遷移出去的那些人,而且在千百年來的大融合中早就混血得一塌糊塗的了。這個家庭觀念在我們腦里根深蒂固,所以我們中國人要遠比那些外國人有韌性,想征服中國人幾乎是不可能的。
咱們聊聊華夏沒有紙的時代,咱們先從一字千金的典故說起。一篇文章都是越精簡越好,以至於後來才有了一字千金的典故,咱們再來看看“華夏”的由來,熟悉中國歷史文化的童鞋都知道在秦朝以前都是分封制,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權制,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一直沿用至清朝結束差不多有兩千年了,包括很多優秀的管理制度至今都要用,咱們用逆向思維去想想,中央集權制發展了兩千年才誕生出社會主義民主制,那麼之前的分封制度需要發展與實踐多少年才能誕生中央集權制度,從史料記夏商周春秋戰國是有跡可循的,夏朝從文字和青銅器記載的前後跨度大約五百年,咱們中國人從古到今都是以華夏文明自居,那麼夏朝五百年前的“華”又是什麼朝代呢?咱們大膽的推測一下,在狩獵時代蒙古高原和天山南北的遊牧民族(他們很早就馴服了馬作為代步工具)在哪個稀缺甚至沒有銅鐵等礦產的時代無疑是普通人的噩夢,那個時候的關中地區和華北地區經常成為遊牧民族的搶掠之地,山西的汾河流域、四川盆地無疑成為農耕文明發展的理想之地,最開始女性有生育和勞動的優勢,考古學家說那會兒叫母系社會,華夏文明從母系社會轉入父系社會也是因為遊牧民族長期的搶掠導致的(男人力量更大,在戰場有優勢)
不過話又說回來,漢王朝的建立其實還是比較晚的,因為相比較於中華上下5000年而言。漢王朝的前面還有漫長的歷史。那麼問題來了,在漢王朝以前,我們這個民族又自稱什麼呢?
也許很多人會對此很好奇,甚至會有很多種說法,例如秦始皇時期的秦人,春秋戰國時期的周人,甚至還可以追溯到商人。
其實,在漢王朝以前,我們這個民族也有一個統一的稱呼,這個稱呼可能沒有漢王朝那麼霸氣,但是卻也同樣充滿著歷史底蘊和美好,其名曰華夏。
提到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會肅然起敬,並且從中感受到一種厚重之感。因為華夏的歷史實在是太悠久了,幾乎包括了上下5000年,而且包括了無數的民族的概念。
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我們這個民族被稱為漢民族,不過,華夏的概念從來都沒有真正被拋棄過。原因很簡單,因為華夏代表著融合,代表著美好,代表著我們這個民族最本質的核心。因此,在封建時代,在遊牧民族與農耕文明戰爭的時候,我們會漢族以及少數民族進行區分,但同時也會快速地在統一的過程中建立一個多民族融合概念,並且讓華夏裡面的民族數量越來越多。
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