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是晚唐傑出才子,也是花間派詞人的重要代表。他年少時胸懷大志,渴望建功立業,並衷心希望大唐王朝可以重振雄風。可是晚唐社會硝煙四起、時局動盪,百姓們經常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詩人縱有滿腔的報國情懷,也只是一個七品的小吏,無法施展自己的宏大抱負,卻在不知不覺中蹉跎了歲月。後來他覺得不能再這樣渾渾噩噩地打發時日,於是在其66歲那年,他終於做出人生的重大抉擇。下面分享韋莊探訪舊居,傷感地吟誦了一首七律,句句悲愁,更令人潸然淚流。
過樊川舊居
唐代:韋莊
卻到樊川訪舊遊,夕陽衰草杜陵秋。
應劉去後苔生閣,稽阮歸來雪滿頭。
能說亂離唯有燕,解偷閒暇不如鷗。
千桑萬海無人見,橫笛一聲空淚流。
安史之亂後,到處都是烽火狼煙,文人墨客們都感到毫無用武之地,唯有西蜀王建優待文人。於是詩人懷著忐忑不安之心,踏上了入蜀之途,他要在一個全新的世界再次開拓。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無比正確,他不僅深得信任和重用,而且只是短短十年,他就成為西蜀的宰相。這首詩就是他入蜀途中經過樊川時,有感而發,抒寫了一份感傷情懷。
詩人多年來一直輾轉各地,已經很久沒有返回樊川舊居。這一次他趁此機會回去探訪,雖然心中已經預感到故居一定不比從前,但事實上卻比他的料想還要荒涼。
首句用一個“卻”字開頭,令人倍感突兀,彷彿詩人自己也是臨時決定,所以次句表達出的愁苦心情也就很容易理解。“夕陽衰草杜陵秋”,杜陵是古代君王的陵墓,這裡是樊川的代稱。夕陽、衰草,都是令人傷感的意象,也委婉地道出詩人對晚唐的現實已經失望透頂。
接下來詩人繼續表達傷感之情,只是沒有直抒胸臆,卻借用典故委婉地表達。“應劉去後苔生閣,稽阮歸來雪滿頭。”兩句話有四個名人,應瑒、劉楨、嵇康、阮籍,都是建安才子和竹林名賢。詩人說他們去了之後,也悲嘆斷垣殘壁,蒼苔入閣;歸來之後,更顯憔悴衰老。
詩人自比先賢,表達了悲慼之情,然後觸景生情,頸聯又從動物的角度,訴說了家國不幸。“能說亂離唯有燕,解偷閒暇不如鷗”,飛燕四處忙碌奔波,一定很能體驗到亂離之苦;詩人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學習鷗鳥,像它那樣無憂無慮、悠閒自在。
人生苦短,很多事情還沒有機會去落實,不知不覺就華髮早生。詩人此去西蜀,既抱著極大的希望,也充滿了迷茫。他擔心自己勞心勞力,每天就像燕子一樣忙碌,最後依然一無所獲,還不如效仿歐鳥自在灑脫。
詩人千愁萬緒,最後終於一股腦地凝固在詩行,“千桑萬海無人見,橫笛一聲空淚流。”世事滄桑、人生無常,笛聲悠揚、淚溼衣裳。詩人用笛聲引起人們的遐思,也將愁怨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如此深厚的情感,唯有像韋莊這樣經歷豐富之人才能體悟。詩人一生顛沛流離,經歷了亂世,又嚮往著繁盛;總是事與願違,又一直不甘落魄。但他依然希望自己一路跋涉和尋覓,辛苦付出終會有回報。
韋莊的這首七律寫景淒涼、情懷傷感,充滿了動亂時代的悲愁和迷惘。作者開篇就以揀選了“夕陽、衰草”的意象,展現了深秋的蕭索和悲慼。頷聯又自比先賢,委婉地表達出物是人非、彷徨無助的惆悵。
詩人如勞燕一樣辛苦,卻不願效仿鷗鳥那般閒適,他上下求索、南北奔波,只為尋找到一條可以施展才華的途徑。可是前路漫漫,步履維艱,他也感到孤寂和迷茫,現實和夢想的衝擊,終於讓他情不自禁地熱淚潸然!
來源:小慧帶你進收藏
宣告: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