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歷史中,湖南人佔據了極其濃重的一筆,他們在中國近代發展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說影響了近代歷史的發展也不為過。
中國近代歷史中的湖南名人有誰呢?
嚴如熤,羅澤南、楊昌浚、陶澍、魏源、賀長齡、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江宗源、郭嵩燾、譚嗣同、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禹之謨、蔡鍔、楊昌濟、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羅榮桓、蔡和森、蔡暢、李維漢、何叔衡、楊開慧、毛澤覃、李立三、李富春、粟裕、陳賡、許光達、肖勁光、黃克誠、譚政、李維漢。程潛、唐生智、陳明仁、陶峙嶽、李默庵、宋希濂、黃傑。
這些人中有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有湘軍大佬,有近代革命家、有同盟會創立者,有國民黨創立者、有共產黨創立者,有文人,也有戰將。說他們影響了中國近代史一點不為過。
那麼為什麼在近代百年中,湖南一地出現了這麼多名人呢?是什麼導致了湖南人才輩出呢?
是思想,唯有思想才能啟迪人,才能造就人。湖南扛起了中國近代思想解放的大旗,並且在幾代人中不斷互相影響和傳承,最後形成一股巨流。
乾隆去世後,繼位的嘉慶皇帝在控制思想、打壓士人方面沒有他老爹狠毒。而與此同時,宋明理學開始復興,士人希望透過復興理學,重塑仁義綱常,挽救世風,對政事有所裨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學術界開始不斷反思“學非所用,用非所學”,反對空談,注重實用的精神開始出現。這就是“經世致用”的思想。19世紀初又出現了“今文”學派,他們的思想傾向於務實、折中與力行,這種觀點對19世紀後期鞏固社會秩序,鎮壓不斷出現的地方叛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的思想、新的風氣已經開啟,而這種新思想新風氣最盛的地方就是湖南,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湖南嶽麓書院是“經世致用”思想的大本營,對傳播新思想發揮了重要作用。早期凸出的代表人物是嚴如熤和唐鑑。嚴如熤文武雙全,早年就讀於嶽麓書院,不但在理學上有很高的成就,還是鎮壓白蓮教起義的重要軍事官員,是經世致用的典型案例。唐鑑是一代理學大師,他學風嚴謹,追求務實的精神對曾國藩影響很大。
羅澤南、楊昌浚、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是湘軍的建立者和主要將領,對挽救大清命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陶澍和賀長齡是地方大員,他們是實幹家,每到一處任職,每每興修水利、勸課農桑、修建書院,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能讓國家、民生有一點起色。他們是黑暗的社會中少有的亮點。
中國文人學者看重著書立說,講究傳承。一旦傳承開啟,就像大樹開枝散葉一樣,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大)。
魏源受賀長齡所託,編撰《皇朝經世文編》,後受林則徐委託編撰《海國圖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廣泛傳播。
嚴如熤、唐鑑、賀長齡、曾國藩等人都有著作以傳世,對後人影響很大。賀長齡有一段時間在嶽麓書院講學。
唐鑑的學生有倭仁、曾國藩、吳廷棟、竇垿、何桂珍等人,這些要麼是地方大員,要麼是重要將領。
陶澍是胡林翼的岳父、左宗棠的兒女親家。
曾國藩的學生有李鴻章和江宗源,都是鎮壓太平天國的主要將領。江宗源在蓑衣渡幾乎將太平軍全殲,南王馮雲山即死在他手裡。李鴻章就更不用多說,晚清名臣。
陳天華著有《猛回頭》和《警世鐘》。
譚嗣同為變法圖強而流血犧牲,他的學生有楊昌濟和蔡鍔。
楊昌濟是著名學者,教育家,早年在嶽麓書院學習,後對晚輩毛澤東和蔡和森多有教導提攜。
蔡鍔主持雲南講武堂,開國元帥朱德和葉劍英,國民黨將領盧漢和龍雲均畢業於雲南講武堂。
黃興和宋教仁著名革命家,1904年成立華興會,後追隨孫中山,成立同盟會,對推翻滿清統治居功至偉。宋教仁後來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到了20世紀20年代以後,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等人這一代,接過薪火,為民族獨立自由、國家獨立繼續奮鬥。
建國後,除了領袖等文職官員外,1955年,解放軍授銜,10位元帥中三位是湖南人:彭德懷、賀龍、羅榮桓。10位大將中,6人是湖南人:粟裕、陳賡、黃克誠、譚政、肖勁光、許光達。55位上將中,19人為湖南人。
有資料統計,黃埔軍校的所有學員中,五分之一的學員來自湖南。
湖南、湖南、湖南,湖南是中國近代思想的旗手,是先行者、是踐行者。
革命旗幟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