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牆壁上的廣告“福”字,引起的聯想
家裡的牆上有一幅廣告畫,至於廣告就不說了,畫的內容是天下第一“福”,下面有一欄小字,說這個“福”字的來歷,旁邊有“康熙御筆”,當然不是我們這個畫上的題字是康熙御筆,是指這個字的原出處是康熙御筆。
網上也看了看,有許多跟我家掛的差不多的,裝飾,以及周邊字尾的小字如出一轍。網上大家言之鑿鑿說是康熙的書法,天下第一“福”。我卻不以為然。
權威的《頭條百科》也不否定是康熙御筆
於是看了看《頭條百科》,確實是這樣說的,看來很有權威性了。
《頭條百科》
出自"天下第一福源"的福字石碑。
恭王府福字碑號稱“天下第一福源”,位於北京恭王府花園秘雲洞內,花園一進門有一個“福”字碑,這個碑上的福字是康熙御筆。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寫法上暗含“子、田、才、壽、福”五種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壽、多福”,從書法角度看,將數個字合為一體卻流暢自然,已屬罕見,更為珍稀的是,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壽合一”之“福”,它又被稱為“長壽福”和“天下第一福”。以中國傳統文化來概括,幾無外乎“福、祿、壽、喜、財”。這五個字中,又以“福”為首。“福”的內涵既可淺顯又可高深。相比起後面的四個字來,它更形而上一些,它並不具體,但是它統領了其他。故天下第一
以前看過《康熙王朝》電視劇,在接見姚啟聖的時候,康熙認為“姚啟聖認為自己博學多才看不上滿人”,對姚啟聖的孤傲進行斥責,並且要與姚啟聖廷對(廷辯),在一旁的明珠宰相對姚啟聖說,看咱們的皇帝雖然是滿人,但是是一個漢學大家,漢學知識不輸於任何當代宗師,這雖然有明珠的拍馬屁之嫌,也說明康熙皇帝對漢學研究之深,之博大。實際清朝皇子從小就受過嚴格的騎射和漢學教育。
漢人禮儀,為尊者、親(長)者,賢者“諱”
總感覺有什麼地方不對,康熙的父親順治皇帝是叫“福臨”,康熙既然是漢學大家就知道漢學禮儀,應該是熟讀《春秋》《禮記》《論語》《史記》這些經典文字的。這些都是講漢禮或者漢人故事的,《禮記》《論語》規範人的行為動作,講究禮貌,長幼有序,等等孔子在《春秋》裡面講的更是有“三諱”,歷朝歷代修史,特別是給自己長輩修史,把不好的都不記錄,繞不過去的用委婉的筆墨,找許多客觀的原因記載一下。孔子“三諱”就是為尊者、親(長)者、賢者為“三諱”,孔子在寫《春秋》的時候對他的親人所敬重的人缺點,都不直接寫明,都寓於曲折的筆峰裡面。司馬遷編寫《史記》為了避諱父親“談”字就不用。這都是歷史故事,漢學大家豈能不懂?
康熙既然是漢學大家,應該對孔子的言論和思想特別熟悉和了然於心,對於“三諱”也應該懂得,所謂的“諱”知道這三者之間的錯誤、缺點、甚至包括名字,皇帝得名字更是歷朝歷代的忌諱,也許出於此,名諱我們看立碑的是都是“先考諱”什麼什麼的,就是我們七零後身上還可以捕捉到一點影子,小時候對罵就是罵對方父母名字,不知道就多方打問,還有一點我們都不知道爺爺叫什麼名字,這些都是名諱的流傳,當然現代把這個傳統推翻了,孩子們叫兩聲“爸爸”不答應了,直接名字就叫過來了,誰也不見怪。古代的話就是“忤逆”,古代父母之名不是孩子能隨便提的,還有同輩之間見了不呼其名,用表字稱呼是對對方的尊重,比如曹操見了劉備總是“玄德公”,王安石給司馬光的信“君實啟”。罵人也是用外號,“三姓家奴”“大耳賊”“諸葛村夫”“曹阿瞞”,直擊痛處。說明稱呼對方什麼很重要。
漢學大師康熙皇帝,更應該懂得名字忌諱
我們老百姓都懂得忌諱,古代目不識丁的村夫都知道祖、父之名是忌諱,皇家就更不用說了,特別講究,而且讓天下臣民講究,說要說了皇名,就是大不敬,重者會招來殺身之禍。關於皇帝忌諱的故事很多,比如遼國出使宋朝,宋朝使者出了一個上聯“三光日月星”(現在認為是絕對),遼國使者對不出來,才子蘇軾笑著對了“四德元亨利”,遼國使者說不是“元亨利貞”嗎,宋朝陪場的人說仁宗皇帝名為“禎”音同“貞”,故避諱,也有說是“四德福祿祥”,應該是“福祿禎祥”,避諱仁宗“禎”省去,巧妙對出來,題外說一句,後來有的對的是“四詩風雅頌”,因為“雅”分大雅與小雅。(煙鎖池塘柳和三光日月星現在屬於絕對)宋朝剛立國,趙匡胤把趙匡義趙光美改為趙光義趙光美,趙光義做了皇帝把趙光美改為趙廷美,這都是為了避名諱。《捕蛇者說》裡面“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矣”,本來應該是“觀民風”,為了避諱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改為“人”字,已經是唐朝唐僖宗的時候了。清初把《隋唐演義》裡天下第一武人李玄霸改為李元霸,就是因為康熙皇帝名字“玄燁”的“玄”字,以及漢朝的“秀才”叫做“茂才”,也是為了避諱漢光武帝劉秀的“秀”字。
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康熙皇帝與李名山的對話中,李名山評論周培公不學無術,居然不懂皇帝名字避諱,看來古代不懂避諱也是短板之一,甚至成了不學無術。中國歷史為了避諱皇帝名字的故事典故很多,不一而足,就不在贅述了。漢學大師康熙首先是福臨的兒子,然後是福臨的臣子,最後才是大清的皇上,漢學大師,國人表率,士子之首,禮儀天下,居然能犯這麼一點小節錯誤?不知道自己的父親自己的皇帝叫福臨嗎?顯然不是,至於這個“福”字如何來的,也沒有看到資料,但是從康熙的漢學知識,天下禮儀,皇帝忌諱,我認為不是康熙所題。
要是這個字康熙朝出現,最有可能是陳廷敬奉旨所題。
首先看這個字的渾厚感,有點和陳廷敬的相近,當然我不會書法鑑賞,只是用自己的肉眼凡胎瞎鼓譟一下。陳廷敬是帝師,如果康熙和陳廷敬除去君臣關係層的話就是康熙帝的老師,大一輩,委託陳廷敬寫也不是不可能,康熙朝陳廷敬和李光地是康熙的御用秘書,陳又編過《康熙字典》,所以陳廷敬奉旨寫的也有可能,比如人們一直認為“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都有守土抗戰之責任”,許多人認為是蔣介石先生的慷慨陳詞,只是從他嘴裡出來而已,其實是他的文膽陳布雷先生的大作。至於《百科》裡說的有點像民間故事,康熙不會犯這麼低階的錯誤,如果陳廷敬寫的不成立的話,那就是前朝明朝的事。所以我認為天下第一“福”,不是康熙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