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旅行車,很多朋友肯定就會想到小眾、情懷、小資等這些形容詞來表達自己對這一車型的看法,如果從旅行車在國內的保有量以及車主對他的憑藉來看,有這樣直觀的想法好像也沒什麼問題。但如果一談到旅行車我們就往情懷、小眾上面靠,好像也挺扯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許到現在為止還不清楚到底什麼才能稱為旅行車?旅行車又有哪些內幕讓人們把它與“情懷”掛鉤?今天,我們就帶你全面瞭解一下旅行車的方方面面......
奧迪A6 allroad
什麼樣的車才算是旅行車?
旅行車最早是由馬車車廂演變而來,我們知道,早期的汽車主機廠只生產製造發動機和底盤,車廂則會交由專門的工廠按照廠商或客人的要求進行個性化訂製。所以,我們現在熟知的旅行車的英文名稱“WAGON”,就是來源於此。通常來說,旅行車最典型的特徵是有四根立柱,即A/B/C/D柱,並且將後備箱高度調整至與車身高度一致,以達到更多載貨的需求。為了區別於早期的Station-Wagon帶有貨車的含義,一些大車企似乎都不大願意把自家旅行車稱為Wagon。比如:賓士的Estate,奧迪的Avant和Allroad,寶馬的Touring、大眾的Variant、雪鐵龍的Tourer、標緻的Break等等。
旅行車的發展
旅行車的發展史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一句話:生在歐洲、長在美國,但又盛於歐洲。20世紀初,隨著上層社會人士對汽車的普及以及對長途出遊的需求,在汽車車廂的定製上,會延續馬車車廂的“長方形”造型,像早期的勞斯萊斯、福特等都曾有過這樣的車型。就比如下圖,將木製車廂安放在了福特T型車的底盤上,就形成了Wagon的結構。由於Wagon的車廂內部結構規整,最早的“旅行車”便成為了火車站或港口附近的“運輸專用車”,所以最早也是叫Station-Wagon。但是因為車廂和車體往往不是來自同一家製造商,因此它們一般擁有木質的車身結構和鋼鐵材料的發動機艙結構。
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這種拖著“大大屁股”的車輛已經開始出現,1935年通用汽車就推出了基於雪佛蘭卡車衍變而來的鋼質8座旅行車Suburban Carryall。隨後,眾多汽車製造商也逐漸將車廂材料由木質向更結實耐用、成本更低廉的鋼製車廂轉變,當價格變得不再高不可攀之後,實用性更強的旅行車便在民眾中普及開來。
1946年的Willys Jeep Station Wagon,其原型車便是二戰時製造的Willys Jeep。儘管是以Wagon為名,但也有不少人將這款車視作是現代SUV的鼻祖。為了喚起人們對木質旅行車的美好回憶,廠家還特意給車廂噴塗了木質紋理的圖案,以營造出木質旅行車的效果。這款旅行車直至1965年被Jeep Wagoneer所替代而停產。
不同於美國對於旅行車最初的載貨需求,歐洲早期對於旅行車是以Shooting brake(獵裝版)開始興盛的。其中Shooting就是指打獵,而Brake就是指帶剎車裝置的馬車車廂,就是指“專用來打獵的馬車”當時只有貴族或富人才有閒情逸致去打獵,所以在當時Shooting brake也是財富的象徵。上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歐洲經濟復甦,老百姓對出遊、購物、野餐、滑雪等高品質生活要求越來越多。旅行車也開始朝著滿足“裝載能力”和“舒適性”的方向發展起來。
1953年,沃爾沃推出了PV445,這款旅行車也被認為是現代旅行車的鼻祖。20世紀60~70年代,各家車企陸續推出旅行版,帶動旅行車進入普通大眾千家萬戶
1973年第一代帕薩特亮相,外形設計由喬治·亞羅大師操刀。同年,帕薩特旅行版亮相,因為其裝載能力強,實用性好,受到了大眾的喜歡。
第一代帕薩特旅行車
1975年,底盤代號為S123的賓士第一款旅行車誕生,在法蘭克福一亮相,即成為了全場的焦點......對於歐洲這種汽車文化成熟的地方,使用者非常看重汽車的實用性。這就使得具有較高的離地間隙、超大的裝載能力以及良好的駕駛操控性和舒適的乘坐感受的旅行車更好地滿足了歐洲消費者的使用需求。
Volvo 1967年推出的145旅行車
其實旅行車進入中國還是挺早的,從1986年的廣州標緻505、1992年上海大眾引入的桑塔納旅行版,再到後來引入國內的馬自達6旅行版、大眾R36等等。雖然部分車型還進行了幾次改款,但始終沒有獲得廣大消費者的接受。也許與國人早期對汽車必須要“三廂”的審美偏好有關,也許是後期SUV迅速進入國人視線有關。
標緻505旅行車
很多國人心目中的一代經典——桑塔納旅行車
近些年,隨著進口旅行車售價居高不下,並且越來越受到追求小眾、個性車型的消費者關注,特別是汽車媒體人在這種車型上大量使用“情懷”“腔調”等來做文章,才開始讓更多人對這類車型越來越有興趣。當然,現在的汽車廠商早已不把裝載能力作為旅行車的第一要素,轉而將操控、動力、速度等這些原本只在效能車上才會出現的特徵“加持”在旅行車上,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駕駛驚喜。
寫在最後:
其實旅行車只是汽車發展歷史上的一個車型,我們大可不必去強調它的情懷或者個性,只需要從實際需求出發考慮自己是否購買就行。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可以帶來更多樣的旅行車產品,只有產品豐富了,價格也就下來了,到那時,你絕不會再用“情懷”來形容購買這一車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