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帶孩子去公園玩,看到一個奶奶帶著孫女。走路摔倒了。奶奶式大嗓門:眼睛呢?叫你走路要看路,該應的吧!小姑娘大概兩歲不到吧!
小姑娘要哭不哭,被奶奶拎起來繼續走。奶奶實際還是很關心她的,拍拍身上的灰,開始牽著她往前走。
我看像拎著,就那種一邊高一邊低,握緊手腕的姿勢。
牽過小孩手的人都知道,個子矮又是剛學會走路不久的孩子,走路被拎著,她肯定會非常不耐煩想把你的手甩開。
然後奶奶又開始嘮叨:還不讓我牽,一會摔倒不要哭!摔不死你!走路眼睛看著腳下!我不管你了!隨你!……
我不知道這個小姑娘內心會留下怎樣不可磨滅的痕跡!但是我相信一定會留下痕跡!
我沒有跟在她們後面繼續走。但是我能想象到這一路走過去,小姑娘哭的次數一定不會少。摔倒的次數也不會少。把奶奶的話當做耳旁風的狀態更不會少!
這是他們的相處模式決定的!奶奶註定會一直嘮叨,好話壞話一起嘮叨!小姑娘也註定目前只能依賴奶奶!
02
怎麼就不能牽起來拍拍灰繼續往前走就完事了呢?為什麼就一定要補那麼多負面打壓的話語呢?
讓孩子形成正常走路摔倒都是錯的意識真的有必要嗎?又真的正確嗎?
試問:有誰走路不是從摔倒開始呢?生命密碼裡,牛媽媽生下的小牛一定會站起來跪下,搞好幾次。最終才能真正站穩!
可是我們人類,因為有語言,卻多了一項傷害同伴的技能。這樣真的有必要嗎?
03
一歲多的老二在客廳走來走去,突然覺得別人坐的椅子很不錯!他也想坐!
但就是怎麼努力都坐不上去。所以他想到了一個辦法,爬上去再坐!
爺爺全程在旁邊:哎,你還爬!一會要摔死!還不下來,摔到頭你別哭!你這個頑皮鬼,還不下來!
確實和他預料的一樣,他爬上去了,然後從椅子的另一邊摔下去了,腦袋在地上咚的一聲!哇哇大哭!
爺爺第一時間把他抱起來:我說要摔到頭吧!叫你下來不下來!下次還抓嗎?講你你不聽!這下摔的好吧!還哭!有什麼好哭的!
我……
04
你說說有什麼好哭的呢?疼會哭不是人類的天性嗎?只不過大人在一次又一次的羞辱下把哭聲調成了靜音而已。
而我們真的有必要在他們一歲的時候這樣教育嗎?
探索也是人類的天性,可是大部分人在學步時期就被扼殺了好奇心!後來,你天天跳腳,問他為什麼沒點想象力?創造力?
你說說為什麼呢?
你都從小把聽話刻進他的腦子深處了,他敢沒有你的命令,胡思亂想嗎?
就算有你的命令了,他還知道怎麼胡思亂想了嗎?
05
這些話不說不行嗎?
怕他爬高摔到頭,那就把他拎下來!不想拎下來,那就旁邊看著點。沒接住沒扶穩,要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
怕他走路摔倒就彎腰好好牽著手。放開以後,摔就摔了,不怪土地不怪石頭,也不必怪他!
最後想叮囑一句就好好說一句:下次走路要看路哦!
很難嗎?並沒有!
只不過改變起自己來太難了!因為這些教育語錄是自己的父母在自己有記憶以來刻進我們骨子裡的。
可是如果不改變,會怎樣呢?這些孩子們會怎樣呢?他們將來又會怎樣對自己的孩子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