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通常是給小孩子看的,成年人看童話,總顯得有些幼稚,不夠成熟穩重。
(文章很短,答案在結尾,不要急,最好慢慢看過去)
正確的年齡做正確的事,否則就是不合時宜。因此,同樣不合時宜的,也包括本書的兩個主人公:一個過於活潑的外婆,和一個過於成熟的7歲小女孩愛莎。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兒,過於活潑的外婆,會朝警察丟屎,會大喊大叫,不遵守規則,明明已經很老了,還帶著七歲的小女孩愛莎一起闖禍。
同樣,過於成熟的愛莎在學校裡很不討人喜歡。老師嫌她太聰明瞭,講故事時總是揭穿真相不夠配合,同學嫌她居然想當奧特曼?她一個小女孩子,當什麼奧特曼?!!另外,她居然總戴黃格子(也許是其他格子……不記得了)的圍巾?所以霸凌和欺辱時有發生。
和不正常的祖孫倆相比,愛莎的媽媽就顯得正常多了:冷靜,有條理,一切都安排的十分妥當,除了這兩位——讓她抓狂的媽媽,和同樣讓她抓狂的孩子,只有這兩位可以把她逼瘋。
以上只是故事的第一層,我們不妨坐下來,慢慢拆一下故事?
好了,第二層開啟:
愛莎被霸凌排擠,只是 因為她"和其他人不一樣",外婆帶著她闖禍,只是為了讓她忘了這一天被霸凌,而是用外婆闖禍做糗事這種更驚天動地的印象替代。愛莎的"聰明",給已經離異的父母帶來的只有麻煩,面對和她屢次起衝突的同學,以及只想各打五十大板的學校老師,父母的感覺更多的是疲倦,願意給愛莎撐腰的大人,只有外婆。
不僅如此,外婆給她構建了一個童話世界,每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者令人恐懼的事情時,她們可以躲進童話大陸裡,在那裡沒有恐懼,只有愛、勇氣、力量等美好的東西。
幸好,還有童話大陸,還有外婆。
可是,如果外婆去世了呢?
故事來到了第三層:
外婆不得不離去,愛莎同時失去的還有童話大陸。愛莎發現,自己唯一的朋友外婆,擁有的不只自己一個朋友。同樣,外婆給自己講過的童話故事,也不只屬於自己一個人。
母親懷孕了,和喬治擁有了"小半";爸爸也有了新的家庭,每週勉為其難的過來陪她,例行公事般。這種情況下,外婆給自己佈置了一個任務,要自己去找曾經得罪過的9個鄰居拿到道歉信,實際上是獲得他們的原諒。天吶,外婆是自己唯一的朋友,這件事情幾乎不可能完成。可是,作為童話大陸唯一的勇士,怎麼能輕易認輸呢?因此還是要鼓起勇氣去做的。
故事的第四層,隨著愛莎的行動層層開啟:外婆童話大陸裡的每個角色,都是現實中某個人的投影。而每個人都不是純粹的壞或者好,他們都有自己變成這樣的理由。
原來媽媽並不是一貫這麼冷靜,她也繼承了外婆的勇氣;原來外婆並不是一貫那麼衝動,她的青年時代出格而混亂,但又充滿力量與勇氣;原來鄰居們並不討厭外婆,相反,他們很感激她的付出;原來嗚嘶並不可怕,相反還很溫暖;原來爸爸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和她相處,是愛的小心翼翼而非不愛。
原來一直找事的鄰居,其實只是想被看見和被需要,而從來不在乎被看見的外婆,最終被所有人看見了。
外婆給所有人道歉了,愛莎帶著道歉信,來到故事的第五層:
沒有人喜歡死亡,有人離開,有人選擇放手,有人原諒,有人鼓起勇氣說清楚,有人最終和自己和解,有人接納了自己的兄弟,有人不得不告別,然後理解了所有人。
愛莎快8歲了,8歲的愛莎早已經不相信童話,但也開始給另一個小男孩編織聖誕老人的故事,就如同當初外婆給她構造的童話大陸一樣。她和父母和解,開始鼓起勇氣表達愛,和"小半"表達喜歡,她越來越不需要童話世界裡,因為現實遠遠比童話故事溫暖。
故事的最後,外婆的最後一封道歉信是給愛莎自己的:抱歉,我不得不離去。但哪怕是不得不離去,外婆也為愛莎規劃好了一切,引導她最終找到了勇氣和愛。
愛莎依然是那個勇敢而且特立獨行的小女孩,她有了同樣特立獨行的好朋友,當有人告訴她們女孩子不應該做什麼事情時,她們用行動表示了反抗,並且收穫了越來越多特立獨行的朋友。
當所有人都特立獨行的時候,特立獨行就變得沒那麼特立獨行了。
結尾:
小孩子是不需要童話的,他們住在童話裡。
只有大人,才需要童話引領他們找回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