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因為當時黨內領導人的“唯書”、“唯蘇”和嚴重的教條主義“左”傾作風,中國革命蒙受了巨大損失。建立中華蘇維埃政府後,教條主義之風依然十分盛行。1930年5月,在緊張的戰爭生活之餘,毛主席為了反對在中國工農紅軍中存在的教條主義錯誤,朝思暮想,殫精竭慮,寫下了思想深邃的《反對本本主義》,闡述了其科學的工作方法。這篇文章,至今還閃爍著真理光芒。常常讀之,必然會給我們帶來全新的處理問題思路。
下面我們結合原文解讀一下《反對本本主義》的第二節——“調查就是解決問題”篇。
二、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原文】你對於那個問題不能解決嗎?那末,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一切結論產生於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
【解讀】毛主席的寫作語言風格總是開門見山的,充滿著堅定與自信!文章開頭就把本文的主題和解決方法寫出來了。人們做事就會遇到問題,那如何解決面對的問題呢?就是去調查。調查什麼呢?就是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歷史”。把問題的“現狀”和“歷史”搞明白了,問題的答案自然就出來了。
為什麼呢?因為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思想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也就是說,看待問題一定要知道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歷史”,即問題是怎麼來的;一個是“現狀”,即問題現在是什麼樣的狀態。運用運用聯絡、對立統一等方法,對於得到的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那樣,自然能得出符合客觀實際的“認知”。有了正確的“認知”作指導,就能夠較為順利地解決遇到的問題。
【原文】只有蠢人,才是他一個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調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辦法”,“打主意”。須知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麼好辦法,打出什麼好主意的。換一句話說,他一定要產生錯辦法和錯主意。
許多巡視員,許多游擊隊的領導者,許多新接任的工作幹部,喜歡一到就宣佈政見,看到一點表面,一個枝節,就指手畫腳地說這也不對,那也錯誤。這種純主觀地“瞎說一頓”,實在是最可惡沒有的。他一定要弄壞事情,一定要失掉群眾,一定不能解決問題。
許多做領導工作的人,遇到困難問題,只是嘆氣,不能解決。他惱火,請求調動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幹不下”。這是懦夫講的話。
【解讀】接下來,毛主席列舉了三種人,一種是一般的“蠢人”,一種是犯了主觀主義錯誤的領導者,最後一種是失掉自信的領導者。
第一種人,他遇到問題喜歡“冥思苦想”,但是這種思想是沒有任何的加工原料的,那麼他的思考結果,一定是“畫餅充飢”的。所得出的結論一定是空洞的,“空對空”方式一定不能產生正確認知,那就一定不能解決問題。那他也會失去進步的空間。
第二種人,他已經進步成一個“幹部“了。那他犯了什麼樣的錯誤呢?他從原來的小圈子,進入一個大的圈子,但還沒有等他認清這個大的圈子的全面,只是看到“一點表面”“一點枝節”就開始“宣佈政見”。這必然會落入主觀主義的窠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新的領導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樹立“權威”,所以急於發表意見。然而,發表與事實不符的言論,提不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容易失掉其威信。
第三種人,他也是“幹部”,但是明顯已經灰心了,第二種人不改變自己的做事風格,也遲早會這樣的,失掉了自信力的第三種人,覺得自己“才力小,幹不下”,毛主席認為這樣的人是“懦夫”。他真的是“才力小”嗎?他需要怎麼做?下面直接給出了答案。
【原文】邁開你的兩腳,到你的工作範圍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學個孔夫子的“每事問”,任憑什麼才力小也能解決問題,因為你未出門時腦子是空的,歸來時腦子已經不是空的了,已經載來了解決問題的各種必要材料,問題就是這樣子解決了。一定要出門嗎?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瞭情況的人來開個調查會,把你所謂困難問題的“來源”找到手,“現狀”弄明白,你的這個困難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解讀】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邁開雙腳,到工作的各個範圍各個部分去走走。”當然,也不必非得出門。也可以召集人員開會,這些人當然是要“明瞭情況的人”。對自己需要了解的事情,要善於“每事問”。但“不恥下問”有時候也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人們,尤其是領導者的“傲慢心”常常很重。所以,後來毛主席常常強調“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來對治人們的傲慢之心,增強人們謙虛的品德。在調查實踐中,“材料”不知不覺地就積累起來了,對事物的瞭解也就越來越全面了,對問題的看法也就會更加生動具體,發表的言論也會更加使人信服,自己的信心也就會逐漸積累起來。
本節的結語也照應文章的開頭,即“一切結論產生於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就像懷胎生子一樣,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就生出來,而是要經歷“十月懷胎”,其中需要運用到許多方法、理念,也可能遇到許多的挫折、困難,但是等到“一朝分娩”後,那種創造帶來的巨大快樂,也會使過程顯得非常有價值。而且,這種調查習慣也會帶來長久的紅利。
毛主席是這麼寫的,也是這麼做的。在1961年3月,他曾回憶起自己在1931年5月領導第二次反“圍剿”東固戰役時的情形。當時紅軍兵少,他覺得很不好辦,心裡沒有底,每天都感覺有些憂慮。於是,毛主席就和彭德懷到白雲山上轉了一天,詳細地察看了地形。最後,毛主席決定紅一軍團打正面,紅三軍團打包抄,必然能克敵制勝。結果,戰況果然如他所預料,很快就把敵人的進攻打退了。
對此,毛主席總結說:“我的經驗歷來如此,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打仗也是這樣,凡是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如果不去看呢?就每天憂愁,就不知如何打法。調查研究就會有辦法”。
還在為自己遇到的問題而憂慮嗎?有?那就認真聽從毛主席的教導,邁開你的雙腿,調查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