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布匿戰爭是發生在古羅馬和迦太基兩個文明之間的戰爭。相對於古羅馬,迦太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城邦國家,類似希臘時期的雅典和斯巴達。“城邦”這個詞指的是城市國家。因為古代地中海不像中國,有廣袤的、適合農耕的平原,它的地理狀況是被丘陵、群山和大海分割開來的。迦太基城邦文明就是由腓尼基人創造的文明。他們非常擅長經商。
布匿戰爭的背景
作為商業城邦,迦太基本身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弱的。因為商業貴族要控制軍人的權力,所以迦太基本國的軍事一直比較弱。只能找僱傭兵。
但是,迦太基的這個軍事擴張,很快就威脅到了羅馬。西西里島對迦太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通商港口。但這也離羅馬很近了。
羅馬一直將西西里作為防禦前沿戰線。現在這個前線被迦太基人佔據了,它當然會感受到威脅。於是,兩個古老文明之間的衝突就此展開,“布匿”是當時羅馬人對腓尼基人的稱呼。所以他們之間的戰爭就叫做布匿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發生於公元前264到公元前261年之間,是關於的西西里島的爭奪的。,羅馬是一個擅長陸上戰爭的民族,但是迦太基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海洋民族,它的海戰經驗可以說是非常豐富。而在島邊作戰,幾乎沒怎麼打過海戰的羅馬卻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主要原因是羅馬發明了一種裝置——“烏鴉”如果遇到敵船,這個“烏鴉”裝置就可以勾在敵人的船上,然後羅馬士兵就可以過到敵人的船上了。迦太基因此戰敗。
之後,迦太基接受了羅馬人非常苛刻的條約。
但之後迦太基將領哈米爾卡帶著他的屬下渡海來到了西班牙,在那裡建設了一個殖民地。在這裡,準備日後向羅馬進攻,他的兒子就接過了這個重任,他就是漢尼拔。
第二次布匿戰爭
第二次布匿戰爭,是漢尼拔主動發動的。他帶領大軍跨過阿爾卑斯山,從這條險路進入了義大利。漢尼拔本身是一個軍事天才,這次遠征最耀眼的時刻,就是他指揮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叫作坎尼之戰,屠殺了五萬多羅馬士兵。
但漢尼拔最終沒能成功進軍羅馬,筆者認為受到了來自兩個方面的阻礙。
第一,迦太基打仗是靠僱傭兵的,而羅馬打仗靠的是自己的人民。在危機下,羅馬全員上戰場,堅決不跟漢尼拔和談妥協。
這個時候,羅馬將領費邊指出,漢尼拔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他在異鄉作戰。沒辦法獲得補給。費邊就按照這樣的作戰思路,針對漢尼拔的弱點,掛帥羅馬。
第二,當時軍隊只能利用有限的攻城器械來攻擊城市,比如衝車、弩炮之類。但這些武器太笨重了,漢尼拔為了翻越阿爾卑斯山沒有攜帶它們的。所以當時漢尼拔就只剩下一個指望:就是迦太基本土能夠支援他。而恰恰是這個時候,迦太基沒有給他有效的支援。
筆者在這裡就要再提迦太基的政治制度了。迦太基是一個商業貴族統治的城邦,這種城邦對於軍事人物掌權是非常忌憚的,他們特別害怕有實力的軍人推翻自己。所以,父親哈米爾卡在西班牙為迦太基做了這麼大的貢獻,他還要在國內向那些把持了政局的貴族行賄。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羅馬也開始兩手準備了,一邊拖住漢尼拔,一邊派出了一支軍隊登陸非洲,攻打到了迦太基城門下。迦太基國內告急。漢尼拔只好回國。而回國之後,他被迫在不利的條件下與羅馬名將西庇阿決戰,不幸戰敗,迦太基被迫簽下更為屈辱的和平條約。而漢尼拔被迫亡命它國,最終在羅馬人的逼迫下服毒自殺,這位古代首屈一指的偉大軍事天才就這樣結束了遺憾的一生。
第三次布匿戰爭
羅馬有位老政治家叫加圖,當時已經八十多歲了,卻一直把迦太基當作羅馬最大的敵人。每次在元老院開完會,不管是討論什麼議題,是修下水道還是組建軍隊,加圖都會加一個強調句,“迦太基必須毀滅。”這也就是本書書名的來源。
在他的推動下,羅馬單方面發動了第三次布匿戰爭,率領一支軍隊攻佔了迦太基城,並且向迦太基人下最後通牒,要毀掉這座城市。聽到羅馬人的這個通牒,迦太基陷入了悲傷的絕望和恐慌之中。現在沒有人再心存幻想了,貴族和平民們開始一起守衛城邦,但是為時已晚。他們沒有在關鍵時刻支援漢尼拔,最後的報應就是羅馬人攻破了城牆,大量迦太基人被屠殺,倖存者成為奴隸,城市被徹底燒燬了。
羅馬獲得的歷史經驗
第三次布匿戰爭的時候,率領羅馬人攻破迦太基城牆的統帥叫小西庇阿,他是那位擊敗漢尼拔的西庇阿的兒子。當時小西庇阿面對熊熊燃燒的迦太基城,流下了眼淚。他轉過頭來對跟隨自己的私人老師說,“所有人,所有帝國都不能逃脫命運的輪迴,再光輝燦爛的城市,也終於有毀滅的一天。迦太基今日如此,不知幾時又會輪到我的祖國羅馬?”
跟在小西庇阿身邊的這個私人教師是個希臘人,叫波利比烏斯。小西庇阿的無心一問,刻在了波利比烏斯的心裡,因為波利比烏斯自己的祖國也已經臣服於羅馬。面對眼前這一切,
他開始了自己的思考。
許多年後,他寫下一本卷帙浩繁的歷史著作,後來成了關於羅馬的歷史名作。在這部書裡,波利比烏斯總結了羅馬的成功和迦太基的失敗,提出了共和制度。
波利比烏斯不光強調權力制衡,還強調了一種靠愛國主義凝聚起來的積極進取精神,一種共識精神。否則,權力分立就會變成權力互相拉扯消耗。
波利比烏斯這裡的很多結論,都是在反思迦太基的失敗之後得出的。
波利比烏斯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強國方案是,首先要有共和制度。而且你還要有一種能維持它的意識層面的東西,也就是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
結語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所有的國家和民族,都在歷史長河中掙扎著生存,毀滅了的是實體,留下來的是不盡的故事和歷史以及珍貴的教訓。
迦太基從偉大的文明走向被羅馬滅亡,其間不是一條路走到黑的,他們有抗爭,甚至主動進攻,但是這一商業文明的政治底層邏輯和人性的根本弱點導致它只能滅亡,縱使有漢尼拔這樣的絕世天才將領也無濟於事。羅馬要滅絕迦太基時,迦太基人才真正團結起來,意識到了癥結所在,但歷史的車輪已經在行駛,勢不可擋。
我們從歷史中獲得經驗才是最珍貴的,值得我們一再品讀。
參考文獻
[英]理查德•邁爾斯《迦太基必須滅亡》
崔連仲《世界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