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被譽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轉折點,這次會議的開始是必然的的。由於同國民黨軍作戰的失利,作戰的有生力量被大肆削減,黨內主要領導當機立斷被迫進行大轉移,就是大家所知道的長征。
這次會議主要對傅古等主要領導提出批評,沒有按照當時中國實際情況擅自更改作戰方略導致重大作戰失敗,通過了毛澤東之前提出的游擊戰略基本確立了毛澤東軍事指揮的地位。當時軍事領導權還在傅古等人手裡,這才發生了使傅古釋然的“周傅”促膝長談。
一、黎明曙光——遵義會議
事情發生在對國民黨軍“第五次反圍剿”過程中,1934年的夏日格外炎熱,中央蘇區的紅軍主要領導傅古採用了李德以正面對戰來犯之敵,不放棄一分陣地的冒險軍事路線,放棄了原有的游擊戰略。這次路線的改變直接後果導致,紅軍大量戰鬥人員失去寶貴的生命。
作戰失利的低沉氛圍籠罩著全軍,為儲存有生力量,黨內主要領導當機立斷進行戰略大轉移。就這樣浩浩蕩蕩的長征拉開了帷幕,行進過程中全體指戰員對這次失利進行著各自的總結。
1935年1月份,天氣異常寒冷,大部隊邊打擊追兵邊行軍,一直趕到貴州遵義,黨內領導周恩來、張聞天還有王稼祥認為有必要進行黨組會只有改組中央領導核心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軍事路線問題。
會議上,主要解決傅古、李德等人作戰指揮的問題,他們完全沒有根據中國當時的國情,僅僅依據共產主義的教條式戰略導致戰敗,傅古沒有了解中國根本的實際情況致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負主要責任。
透過這次遵義會議,徹底挽救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紅軍,是中國革命的轉折點。不單單是恢復了按照之前毛澤東根據中國工農紅軍自身情況提出的遊擊作戰,分段阻擊戰略,進一步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軍事路線的領導。
可是,事情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傅古一直認為自己的指揮沒有問題,並且當時毛澤東並沒有進入黨內主要領導的位置,對於指揮權的交接心裡難免有很大的情緒。周恩來看出了這一點,傅古的心結需要一位解結之人才能保持黨內團結。
二、促膝長談
遵義會議過後,全軍更改了作戰方略,行軍匆匆畢竟是進行轉移游擊戰爭,領導人的情緒難免會影響全軍作戰氛圍。很顯然,傅古作為主要領導透過這次會議之後,情緒低落整天愁容滿面鬱鬱寡歡,古語曰將氣致士氣。
傅古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赴蘇聯學習深受共產國際的重視,當時李德作為共產國際的主要聯絡人,接受的是蘇聯式共產主義經驗,並沒有設身處地站在中國實際著手發展中國式共產主義。他想不明白不是自己的理論不行,完全是敵人太過強大,才應該是失敗的原因。
周恩來發現了這一嚴重情況,行軍過程中同樣在思考如何化解這一心裡難題。終於那天來到了,夜裡周恩來沒有提前打招呼就走進來傅古的房間,開始了深夜的促膝長談。
周恩來早前是在日本學習,和傅古一樣都是有著豐富的留學經歷,他深知傅古心裡的苦楚,因此沒有了開會時的嚴厲批評有的僅僅是戰友之間的推心置腹。周恩來認識到,透過這次戰役的失敗教條式的主義解救不了中國,只有中國人自己,瞭解自己的國家。
他告訴傅古,老蔣的軍隊固然可怕,但是透過我們前幾次成功打擊到敵人的經驗說明,老蔣並不可怕。只是現在作戰方向出現了問題,李德代表著共產國際,思想還是蘇聯模式,你留學蘇聯我留學日本,都沒有對中國實際情況對紅軍真正掌握關鍵策略。
傅古陷入了沉思,他沒有考慮到紅軍當時情況,以致於後期失敗沒有深刻領會失敗的經驗教訓,作為黨內主要帶頭人需要主心骨才能帶領黨內革命走出困境。他明白自己現在的狀態已經不適合領導全黨,現在是團結一致的時候,第二天就把印章上交給黨委會。
三、統帥之才
經過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進入了黨內主要領導的位置,挑起了解救黨內革命的歷史重擔。當時黨內對毛澤東的認可並不是很高,經過周恩來等人的全力支援,才打消了眾人的擔憂。
毛澤東擅長進行農民運動,透過戰爭初期井岡山斗爭總結出一套專門對付國民黨軍打游擊戰、運動戰的方案,尤其是現在軍隊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只有瞭解中國革命,真正臨危不亂拿得出解決方案的帥才唯有毛澤東一人。
毛澤東作為當時湖南黨代表參加第一次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浩浩蕩蕩同國民黨的鬥爭就拉開了序幕,透過發動農民、工人運動實際發現理論問題,發表多篇有價值的社會主義著作論述當時中國根本現實情況。
黨內由於受到共產國際的管轄,毛澤東結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論調不受共產國際領導的待見,屢次被排擠在外。事實勝於雄辯,真理永遠不會被屈服,毛澤東的理論終於經受住考驗,從搶佔大城市到轉變農村陣地,為中國共產黨走出了一條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路線。
四、總結
統帥之人統領全域性,戰略眼光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而不是侷限在某一具體事務上面。毛澤東飽讀古史典籍,多次和人民打交道,深知中國主要人群還是農民,需要革命翻身仍舊是農民,這是一股巨浪,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治理國家就是使人民安居樂業。
遺憾就在於當時沒有人注意這一點,覺得留學歸來照搬經驗就能革命,沒有意識到這一具體情況,就只會招致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它會讓人思考眾多。遵義會議就是思考後的結果,會上的決定英明果斷,直接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
透過周恩來與傅古的促膝交談,才會真正明白傅古並不是失敗者,只是沒有搞清楚狀況需要周恩來這位伯樂點開心結,才會發現問題的本質,他們都不適合做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