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百年前,廣州黃浦港一美國人砸死中國婦女,當地官員直接下令,以絞刑處死兇手。
都說弱國無外交,在西方列強用槍炮開啟中國大門之前,其實早已用商船來叩擊了國門,以探我國的內裡虛實。那時的中國官員,面對這些外來洋商,還是鐵面無私,說一不二的。
1821年,與中國通商貿易的美國艾米麗號商船在廣州黃浦港停靠時,船上一水手砸死了當地一中國女人,當時負責此案的兩廣都督阮元守護了大清的律法制度,在美商的重重施壓下毅然下令,處兇手以極刑。
唯一通商口岸
清初時朝廷在東南沿海口岸實行海禁。而後面對日本倭寇和沿海海賊的不時來犯,乾隆皇帝下令封禁江浙閩三處海關。
至此1757年,中國長達八十五年的閉關鎖國便開始了。
但當時的中國並非完全封閉,還留有廣州這一個口岸與外國商船進行商業貿易。事發的廣州黃浦港便位於這個當時中國唯一的通商口。
此時的西方,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即將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地大物博的中國早已成為了他們所覬覦的東方明珠。
當時的清朝還沉迷於天朝上國的旖旎之夢中。
民間重農抑商的氛圍極大地禁錮了人民的思想,即使匪患不斷但也都是些小打小鬧。中國這條巨龍就此一片混沌、昏昏欲睡。
當廣州成為了中國唯一的“外貿特區”之後,這裡便成為了中國在海上貿易唯一的通道。這裡來往著歐洲、美洲、南亞、東洋、大洋洲的貨物,來往外商絡繹不絕。而對朝庭來說,這兒就是一個富饒的“天子南庫”。
在廣州西南角臨進珠江的碼頭上,那裡有十三家實力雄厚的行商,他們是當時清政府指定的專營對外貿易商行,這就是廣州十三行。
廣州十三行是當時中國唯一合法的外貿渠道,憑藉清廷給予的特權壟斷了所有的對外貿易。他們規範貿易市場、把握著議價權、保障了行商的最大利益,可以說,這個機構便承擔了中國與西方微弱的連線任務。
為保障對外貿易的信譽,清庭選拔的行商都是身家殷實,貲財素裕之人,也只有這些鉅富才能繳納鉅額的入場費。
成功的行商不僅信譽有保障,也盡責遵守著大清的各項律例、維護朝廷的制度,以求更好地迎合朝廷將清廷給予自己的貿易特權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於是,一有什麼天災人禍、國家大事,行商們都不遺餘力地進貢獻寶。
1787年,十三行為清廷捐銀三十萬兩以助臺灣林爽文之役;此後又以各項剿匪、黃河工程、進貢皇帝等名目,向清廷上交數百萬兩銀子。
行商們還平均每年為政府捐獻超過十萬兩銀子的財物。
以此可見,廣州對外商貿之繁榮,行商富有程度可見一般。其中更是以潘、伍兩家為佼佼者。
潘氏家族經營絲、茶為主,財力雄厚,商紳相繼擁戴,被選任為十三行之首。
在珠江的潘家豪宅裡,古玩珠寶琳琅滿目,更有百人劇場可謂金碧輝煌,讓人大開眼界。1842年,法國巴黎一家報刊報道,潘正煒的財產總額超一億法郎。
伍氏雖發家較晚,但後來者居上,憑藉經財行商的智慧,伍秉鑑不但成為了廣州富甲一方的商人,更是當時享譽世界的富翁,但凡是有伍家戳記的茶葉,在國際市場上那就是質量的保障,都能賣出高價。
在1834年伍秉鑑的資產已經達到2600萬銀元,而清政府當時的國庫存款也不過700萬銀元。
廣州這個物資貧乏、遠離政治中心的沿海之地從古代的南蠻荒地成為了全世界的財富中心,甚至一至延續到了現在。
港口的命案
此時廣州的港口上停靠著來自各國的商船,其中也不乏美國的船隻。
1776年7月4日,美國從英國手中獨立。但當時的美國百廢待興,脫離了英國的支援,發展上可以說是相當困難,他們迫切地希望與其他國家進行商貿往來。但歐洲各國均不願得罪英國,拒絕同美國做生意。
於是,美國國會將目標對準了東方。
早在十三世紀馬可波羅遊記出版時,西方人就對這個遍地是黃金的超級大國倍感興趣,在他們眼裡,這裡有最發達的技術,璀璨的文化和數不盡的財富。於是,美國為了擺脫歐洲的經濟封鎖來到了中國。
1784年,中美兩國進行了首次通商。當時為表對中國的尊重,美國便把前往中國進行貿易的船隻命名為“中國皇后號”。
當船隻進港後,格林船長的內心甚是激動,在手記中他寫道
“‘中國皇后’號榮幸地升起了在這海域從未有人升起或看見過的第一面美國國旗!這一天是1784年8月28日”
由此開闢了中美之間的直接貿易關係。但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凡事都會遇到麻煩。
就在1821年炎夏的某一天,一男子到番禺縣衙門擊鼓鳴冤,控訴美國商船艾米麗號上一水手砸死了自己的妻子。
男子訴說了事發經過。
原來死者郭梁氏常在港口邊上賣些水果給往來的船員。這天,死者將果子遞給船甲上的水手德蘭諾瓦後,德蘭諾瓦覺得果子太少,讓郭梁氏再添些,郭梁氏要求加錢,兩相往來,從口角爭辯發展到了動手砸人。郭梁氏被砸後落水死亡。
當知縣汪雲任聽完後,立即傳喚美方相關人員。命當時艾米麗號的船長一同參與驗屍。
美國駐廣州領事得知此事,立馬提出願意出錢私了。對當時的美方來說,花錢買命,避免麻煩這是最划算的方法了。
可是死者家屬並未同意簽下這份“諒解書”。
事已至此,美方駐廣州領事決定改變策略,拒不承認,開始推諉責任。
船長聲稱是女子自己失足落水,與水手無關。
但在驗屍的時候,死者頭部的傷痕打了船長的臉,他們在現場找到的兇器是一個瓦罐,瓦罐上的手柄與死者頭部傷痕吻合,而這個瓦罐便一看便知是船上的東西。
面對鑿鑿證據,領事與船長無話可說。但當汪雲任提出交出嫌疑犯人的時候,又遭到了美方的拒絕。
經過了多番交涉後,雙方都做出了一些退讓,審判庭被設在了艾米麗號船上,由知縣汪雲任審訊。
面對完整的證據、證詞,水手供認不諱。
根據當時的大清律法:
“化外人有犯,並依律擬斷;又律載,鬥毆殺人者,不問手足、他物、金刃,並絞監候。”
德蘭諾瓦根據律法應當被處以死刑。
而美方扣住兇手,拒絕讓中方帶走。
汪雲任怒不可遏,直言“如果不交出兇手,將扣押船長!”
離去後,汪雲任將此事告知了廣州知府以及兩廣總督。
總督聽完事情經過後氣憤至極。
這是在大清的領土上,一個肯定與之貿易的國家,竟然無視清廷的法律。這對朝廷命官來說簡直就是挑釁。
於是總督宣佈暫停同美國的貿易往來。
在雙方僵持不下之時,艾米麗號商船上又查出了鴉片煙,中方對其進行了嚴厲斥責。
面對中方的重重施壓,美方最終還是交出了兇手德蘭諾瓦。
10月26日,各方聯合對德蘭諾瓦進行了二審,最終判處以絞刑。
一個並不複雜的命案,卻推諉扯皮了數月。一開始倆人的交流不善導致一人喪命,而又因為對雙方對審判制度的無法統一差點影響到了兩國的貿易往來。這體現出了在當時世界並不開放的情況下,制度與文化之間發生的激烈碰撞。
可見,美國對中國的尊重就像是“中國皇后號”這個名字一般。華而不實,流於表面。
美國的野心
那個時候的美國雖然擁有較中國更先進的工業、軍事技術,但面對歐洲的經濟封鎖、國內嚴峻的經濟形式,美國不得不韜光養晦。當時的美國視那個岌岌可危的中國為唇亡齒寒的同盟。
那時的清政府得知美國剛剛從英國手裡得到獨立的境遇時,擺出了大國之姿,給予了美國商人諸多照拂。在美國商人資金不足的時候,甚至願意賒欠貨物給他們。
也正是因為同中國的貿易往來,美國打破了英國等歐洲國家的經濟封鎖,使剛剛獨立的美國獲得了喘息的時間,積累了財富。但哪裡得知,這就是一則農夫與蛇的故事。
德蘭諾瓦的屍體被歸還給了美方後,中美貿易也如期恢復了。
但這一切都讓美國人非常不滿。事後,駐廣領事威爾考克斯發了一則報告給國務卿。
報告中,領事再次顛倒了黑白,聲稱德蘭諾瓦並非兇手,而是蒙冤至死。又稱中方的審判過程漏洞百出,質疑清政府的體制落後,造成冤假錯案,害人性命。
美國曆史學家杜勒斯稱
“此事是中美兩國第一次嚴重的衝突,德蘭諾瓦被武斷地宣告有罪,審判是一場鬧劇。它深刻表明了中西之間在司法理念上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和保護美國商人和水手利益的重要性。”
而這次事件,也是在鴉片戰爭後,英國提出外方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的直接成因。
原本因為幾個果子發生在廣州港口的小爭執,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這次的“德蘭諾瓦事件”在西方媒體的歪曲下,成為了攻擊中國政府司法落後、體制落後、民風蠻化的利器,這也逐漸成為了此後西方列強侵略中國時所說的藉口。
美國真是一如既往地慣用春秋筆法來抨擊他國體制。
願意主動與中國往來貿易,那是出於對當下形勢的權衡,最後交出兇手也是考慮到了利益得失,而透過媒體來扭曲事實以達到塑造野蠻國度的目的,而也順便能以此為藉口,對中國進行侵略掠奪。
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現在,中國面對美國無理的經濟制裁,我們能夠正面對抗。在美國聯合加拿大無理扣押中國公民時,我們也能徐徐圖之,最終救回。
中國已不再是那個沉溺於安逸過去的晚清,我們時刻堅持居安思危,能在面對任何無理要求的時候都有反抗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