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親是位大地主。
十歲之前,他過著鐘鳴鼎食的生活。家裡有很多土地、商鋪和產業,即使是解放了,家裡還僱傭著傭人,廚師、馬車伕、保姆等等,他的童年是甜的。
隨著那場席捲全國的浩劫,一切都失去了。父母被揪鬥,押往不知名的農場,想見一面比登天還難,幾個大一點的哥哥姐姐也都被勞動改造,只有他還太小,沒人管他,整天守在家族祠堂的小屋裡,看著外面一波一波的運動,茫然不知所措。
關外的姑姑給他來信了,說她們那裡好生活,人也少,運動也沒那麼嚴,叫他趕緊過去。
十歲的孩子隻身到了關外那個茫茫林海之中。
為了能生存下來,從十五歲起,他就跟隨姑父打工。每次出門前,姑姑都告誡他:只要有人答應教你識字,給你看書,能供飯吃,你就留在那兒給人家幹活。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飯館裡做服務員,由於他勤快、好學,很快得到老闆的賞識。為了讓他更好地學習,老闆甚至把他帶到家裡,讓他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習。
一天,老闆告訴他,給飯館供貨的食品公司將招收營銷人員,假如樂意的話,他願意引薦,於是,他獲得了第二份工作,在這家食品公司做推銷員兼職司機,工資也多了。
臨去上班前,姑姑告訴他:我們祖上有一條遺訓,叫日行一善,在家鄉,父輩們之所以成就那麼大的家業,都得益於這四個字,現在你要去闖蕩了,一定要記著。
也許就是因為這四個字吧。
在他開車送貨時,總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幫殘疾店主免費運貨、讓山裡的孩子順路搭車、幫助拋錨的過路司機修車等等,就這樣,他樂樂呵呵地幹了四年。
第五年,他接到調令,讓他去我們臨近的地級市當營銷主管,後來的事似乎就順理成章了,從營銷主管做到分廠廠長,又做到總廠廠長,再後來帶領這家國營工廠改制、上市,現在已然是我們那裡工商界的領袖了。
不過,唯一不變的是,他在每個崗位都要做一些善事,助學扶貧、修橋修路,照顧孤寡老人,他是在誠心誠意地做這些事,不允許媒體報道,聽到別人的讚揚,也只是微微一笑,但他的內心應該是豐盈的,幸福的。
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命運,並不一定取決於某一次大的事件,更多的時候,是取決於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