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主氣為燥,且分為兩種,即溫燥和涼燥。深秋,因受冬季逐漸增強的冷空氣的影響,常表現為涼燥。秋燥原本為正常的氣候變化,但如果太過就會變為致病之邪氣——燥邪。
《醫門法律·傷燥門》中就有“春傷於風,夏傷於暑,長夏傷於溼,秋傷於燥,冬傷於寒”的論述。
燥邪屬中醫的六淫之一,致病有兩種特性,一是耗氣傷津,二是傷肺。受此影響,有些人在秋天容易出現鼻腔乾燥、乾咳和少痰等症狀。
秋冬之交,為避免涼燥傷身,可適當按摩、拍打穴位、經絡,以防病保健。
敷貼、拍打大杼穴
大杼穴位於背部,其前方為肺臟。大杼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還可以調節足太陽經脈的陽氣,祛邪外出。
敷貼法:在中醫上,皮毛由肺所主,透過敷貼來刺激區域性面板,可以達到調理肺氣的作用。操作時,通常將白芥子、細辛按5:1的比例研磨成藥粉,用薑汁調和後,敷貼於大杼穴上,可有效緩解咳嗽和哮喘。
拍打法:外邪侵襲,肺氣宣發肅降的功能失調導致的咳嗽、哮喘等肺系疾病,拍打大杼穴可以改善區域性臟腑的經氣執行,宣肅肺氣。
護肺、寬心保健法
手太陰肺經拍法:沿手太陰肺經(上肢內側前緣)自上而下拍打,左右交替,每側拍15遍,每天1次。
(手太陰肺經)
背俞穴叩捏法:取足太陽膀胱經背部第1側線(後正中線旁開1.5寸)、第2側線(後正中線旁開3寸)兩條循行線。小兒可採取捏脊法,自骶尾部開始,捏至項部。每日1次,每次重複5遍。成人可採用叩擊法,用手掌、手指叩擊,自上而下,叩擊力度由輕至重,以可耐受為度。每日1次,每次重複15遍。
助眠、放鬆按摩操
按揉手心的勞宮穴及手腕的內關穴、神門穴1~3分鐘。
按揉足底湧泉穴及下肢三陰交穴、照海穴等,每穴1~3分鐘。
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進行摩腹3~6分鐘。平臥放鬆,深長呼吸,漸漸入睡。
(文中外治法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