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患者問“得了面部皮炎怎麼辦”。其實,面部皮炎並非某種單一的疾病,而是一大類發生於面部的器質性面板病,臨床共同特點為面部突發或反覆出現紅斑、丘疹、脫屑伴瘙癢、灼熱或刺痛感。福州華研面板病專科介紹常見的面部皮炎有以下幾種疾病:
接觸性皮炎
由於面板接觸外源性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甚至接觸部位以外的地方所發生的炎症反應,表現為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甚至大皰。按病因可分為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和變應性接觸性皮炎。發生在面部的接觸性皮炎在臨床上呈現多樣性、不典型性和複雜性等特點。急性接觸性皮炎比較容易發現致敏物質,而慢性接觸性皮炎和一些特殊物質引起的接觸性皮炎,其致敏原往往不容易確定。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皮脂溢位基礎上的一種慢性炎症性面板病,表現為暗紅色斑片上覆有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常分佈於鼻翼、額中部、胸背部等皮脂分泌活躍部位。根據皮疹分佈的部位和特點,臨床診斷並不困難。當皮疹反覆發作和外用糖皮質激素,部分皮疹可能不典型或繼發激素依賴性皮炎/玫瑰痤瘡。本病可伴發脂溢性脫髮、痤瘡等面部炎症性疾病。
光敏性皮炎
是一組由光線誘發或加重的皮炎,主要發生於面、頸部暴露部位。根據機制可分為光毒性和光變態反應性。多在接觸光敏性物質並經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後發病。
激素依賴性皮炎
長期外用糖皮質激素製劑後,患處面板對該藥產生依賴性而導致的面板非化膿性炎症。臨床診斷包括4條標準:面部使用激素製劑>1個月;停用激素後2~10天原有皮損復發或加重;主觀症狀有面板灼熱、瘙癢、疼痛、幹皺感或緊脹感;客觀症狀有毛細血管擴張、紅斑或潮紅、脫屑、丘疹、膿皰、色素沉著或表皮萎縮。
玫瑰痤瘡樣皮炎
臨床發現,除了糖皮質激素,外用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等藥物也可引起面部出現玫瑰痤瘡樣皮疹,臨床表現為面部紅斑、小丘疹和膿皰,且隨著藥物的使用時間增加而逐漸加重。與玫瑰痤瘡的中心分佈不同,本病的皮疹可分佈於整個面部;多數患者面部毛囊蟲數量增多,可能與區域性免疫抑制有關。
顏面再發性皮炎
是一種發生於面部的輕度紅斑鱗屑性面板病,主要見於中年女性,皮疹一般經過1周左右可自行消退,但容易反覆發生。本病發病原因尚不明,可能與化妝品、溫熱、光線刺激、塵埃、花粉等過敏或刺激有關。
由於面部面板暴露在外,誘發和加重因素複雜,且容易在各種因素的刺激下(如日光、變應原、化妝品等)反覆發作,加之不正確的治療(如反覆或長期使用激素)又常常伴發或併發其他疾病,導致治療困難,所以正確認識面部皮炎並及時正規治療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