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農業,大致經歷了打土豪分田地,農業互相助組,農業合作社(分為初級社和高階社),人民公社,包產到戶這幾個階段。本人作為親身經歷者,就分階段給大家談談農村的變遷經過。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農村土地的絕大多數集中在地主富農的手中,沒有土地的農民給他們種地,一種是長期在他們家種地,叫長工;一種是農忙時給他們幫工,叫短工。另一種形式是把土地租給無地農戶,到年底收一定租金(糧食),不管年境(受不受災)收入如何,到年底必須交夠年初約定的數量,他們可以採用各種手段進收繳(如收租院)。解放軍每解放一個地方,就把當地地主富農的財產(土地,農具牲畜等)分給無地農民,有的分一件農具,有的幾家分一頭牲畜。這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對罪大惡極的進行了鎮壓)。全國解放後,農民都分到了土地,使耕者有其田。
二:互助組時期,解放初期由於國家很窮,農民雖然家家有了土地,但耕種非常困難,因有的沒有農具,有的沒有牲畜,有的沒有勞力(如軍烈屬),就成立了互助組,也就是幾戶互相自動結合,互相幫助,緩解了一部分家庭中的困難。
由於各方面的原因,畝產實在是低,我們那裡屬丘陵地區,小表產量最高也就是畝產不到二百多斤,一般都在一百斤左右,為了能多打點糧食,都是起五更拾(檢)糞,因為起的晚就檢不到了。在那種情況下,農民還不忘交公糧,每當收穫後,就會把最好的糧食曬乾揚淨,有的是用個布袋背上,有的是用扁擔挑上。
三:農業合作社的成立。透過互助組的互幫互助,使大家看到比自己單收穫大,好處多,國家制定了新的路線,決定擴大集化,由幾家自動結合的互助組轉為農業合作社,再由初級社轉為高階社。由於農業科技的發展,農業產量不斷的提高,以小麥為例,由最初的畝產一百斤左右增加三百斤左右。這也是走向集體農業的初始。
四:人民公社的成立。好象是一九五六年底或一九五七年初(時間記不清了)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成立一一嵖岈山人民公社。從此人民公社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成立,中央提出了發展農業的八字憲法,全國範圍內開始大幹苦幹發展農業。開始全面平整土地,把碎片的耕地連線起來,建成整片(叫大方田)同時大修水利,以利農業灌概和機械化生產,農業走上了集體化的道路。在這期間,出現了紅旗渠,大寨,大周莊,南街村等。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化肥農藥良種的普級,糧食產量遂年增長,基本上達到了糧食自給。
五:包產到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在敘述。
這是自己經歷過的建國以來中國農業的變遷,只是個人回憶,難免有不實之處,敬請指正,但勿噴。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