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銀元攜帶方便,成分及重量較為穩定不易損耗,沒有銀錠交易時需要熔鍊及切割,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中國的商人及商會,商行,尤其晉商及徽商,偏愛愛用。西洋銀幣才會收到歡迎(站洋;鷹洋;座洋等)。就是這個原因間接影響了清政府對國家經濟的控制力。英,法,西等國紛紛鑄造洋圓到中國購物,這些外國幣種統稱“貿易銀”。可恨的是“貿易銀”含銀量基本上只能有90%左右,可是在國人手裡夠買的價值,卻按100%的銀子價值的東西。這樣導致清政府經濟發展上蒙受損失。。一般情形下,一枚銀元重量約為0.72兩,含銀量大概90%,這樣算下來其實一枚銀幣銀子的重量才0.648兩,也就是32.4g。但是老百姓卻要用約0.7兩白銀,去兌換一枚銀幣。
掌櫃的“湖北省造”銀幣是誰提議鑄造的啊?
張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達,一字香濤,號香巖,又號壺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
“張之洞”啊!他在任兩廣總督時候,在廣州創辦了“廣東錢局”,還沒正式生產的時候1889年(光緒十五年)被清政府調任至湖廣總督。在英國;德國支援下,成為後起的洋務首領。“期間著力扶持民族工業,先後開辦漢陽鐵廠、湖北兵工廠、馬鞍山煤礦、湖北織布局、湖北繅絲局等重輕工業企業,並籌辦蘆漢鐵路。”同年,張之洞奏請慈禧太后,提出大清鑄造銀幣,用來抵抗國外的“貿易銀”(韭菜給外國人割不如自己割呵呵)。
掌櫃的“湖北省造”銀幣什麼樣啊?
正面為“湖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的字樣,背面中間為蟠龍的外圈圍繞著一圈英文,1895年5月份(光緒二十一年)正式開始鑄造,成為大清朝第二個正式鑄造機制幣的省份。由於湖北省工業底子強,開工初期也聘用了外籍化驗師檢驗標準,其實目的就是銀幣發行順暢,為了讓老百姓放心使用,在鑄造技術上其實已經不用外國人多協助了。共發行了以下幾種幣樣。
壹圓:庫平七錢二分
庫平七錢二分
半圓:庫平三錢六分
庫平三錢六分
二角:一錢四分四釐
一錢四分四釐
一角:七分二釐
七分二釐
半形:三分六釐
三分六釐
掌櫃的“湖北省造”中哪個經濟價值高呢?
說到這個這五種幣中,按理由來說當然是“庫平七錢二分”,其實不然當時因為半圓含銀量不足,導致市面上2枚“庫平三錢六分”換不到一枚“庫平七錢二分”這也就意味著,“庫平三錢六分”發行不暢,現在較為少見,價格高的主要原因。
掌櫃的“湖北省造”也有“宣統元寶”吧?
那是當然了,“光緒”皇帝於1908年11月14日駕崩後,新帝1908年12月2日“溥儀”登基,次年全國造幣廠改“宣統元寶”可是幣種卻變了以下三種,其中“庫平一錢四分四釐”最為罕見“庫平七分二釐”次之。
壹圓:庫平七錢二分
庫平七錢二分
二角:庫平一錢四分四釐
庫平一錢四分四釐
一角:庫平七分二釐
庫平七錢二分
店掌櫃“湖北省造”的龍洋鑄造量是多少您知道嗎?
如果想區分光緒與宣統各自的鑄造量估計很難,因為其間還鑄造過其他幣種,如“湖北雙龍一兩”以及“宣統三年湖北省造大清銀幣一角”這些都無法具體區分鑄造量,但是根據清代鄂局造的海關資料統計,倒是有資料。
鑄造日期:1895年~1901年
壹圓:庫平七錢二分 766萬枚
半圓:庫平三錢六分 652.4萬枚
其他輔幣:5600萬枚
還有錢幣大師統計過:
壹圓:庫平七錢二分 1800萬枚
半圓:庫平三錢六分 100萬枚
二角:庫平一錢四分四釐 5800萬枚
一角:庫平七分二釐 4900萬枚
※輔幣合計:4800萬枚(≈2600萬圓其中光緒年號2100萬元)
您的關注,評論,轉發,是創造的動力來源。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