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斑斕宮廷器 成化上品真遺存
明代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制瓷量大、品種豐富,後世多有典籍明文描述記載。根據機率論原理,其遺存下來之數量亦應該是水漲船高。然而,由於後世對成化瓷器的推崇,使之逐步被神秘化。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為凸顯成化瓷器之珍貴,只有將其存世量估計往少的方向描述,長此以往,一個明代產瓷量最大的時期,遺存實物反倒變得很少了。這便是成化瓷器走向神秘以及存世量走向罕少的基本認識軌跡。一言以蔽之,關於成化瓷器的遺存量和品種,皆是後世好事者人為主觀描述的結果,非為實際情況所致矣。
事實上,成化瓷器種類較多,鬥彩、青花、五彩、各色單色釉等,幾乎無不包攬。然這些成窯產品中,又因制胎施釉描紋的精細程度不同,而分等級。這在明代天啟年間刊行的《博古要覽》中有“成窯七品,無過五彩”之說。然這僅是以彩種而言的劃分,未曾以宮廷用器和民間用器的精美度為劃分(五彩並非宮廷專用器)。儘管這樣,它表明成窯是有等級之分的。而這種分級,顯然應該是御窯所燒宮廷用器為首,是以精美度來劃分,而非彩種。如此,才能合乎邏輯,才能準確表達成窯七品的基本分等原則。
餘不多言,今日賞瓷,再將愚成化瓷器專題收藏系列中的一件珍美無比的金黃地五彩大碗帳中選出,拍其照亮其相,遣之於此公展鑑賞一番,實物實證,客觀描述,再證前述所言不虛,再饗瓷好矣。
鑑賞此器。一眼可識,器形乃為碗,整體完整無暇。口徑約為18.2釐米,屬大碗之器形。其形制胎規矩,渾圓飽滿,胎體薄而敲擊響聲如磐,清脆悠綿,可謂製作十分精到。續可見其彩為外壁黃地,內壁金地,內碗底則是粉彩為地。再見其通體紋飾,乃以凸雕線條魚藻紋和花卉紋,並施以五彩,形成外嫩黃,內金光燦爛之極為鮮豔華貴的面貌,正是非宮廷用品莫屬矣。
其紋飾線條流暢,畫工一流,且具有鮮明的成化魚藻紋風格。續察其釉彩,可見區域性彩上已有瘢痂,顯示其歷經歲月洗禮,老相凸顯。碗底可見,粉地紅黃藍三彩描花卉紋,中間紅彩金線雙方框款識,內黃彩書寫“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文,其字楷書書體,書意爽真而自然。無需細表,諸般特徵,可證其乃成窯出品,開門難疑之品。
一番鑑賞,簡而言之,此件“金黃地浮雕魚藻花卉紋大碗”,華貴之風彰顯,乃為一件難得的成化官窯宮廷用品,難以置疑,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並非妄言。正如之前前所述,成窯瓷器遺存品種甚多,小件大器,彩種斑斕,琳琅滿目,自然是那件炒作極其過度之雞缸杯完全不能相比的。儘管有人仍然難以脫離俗套而不認,然這並不要緊,之前未見過的東西,真實存在,最終仍然是真實的,主觀畢竟無法戰勝客觀,此乃不破真理是也!
原創圖文,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