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深,秋收仍在繼續,全國秋收進度已超八成。今年夏糧產量2916億斤,增長59.3億斤。早稻產量560億斤,增長14.5億斤。秋糧豐收成定局,標誌著我國糧食生產將連續7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也標誌著我國糧食生產將迎十八連豐。
豐收,對於農民的喜事,農民收入會隨之增加;豐收,對於國家是大事,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連年豐收,意義重大,說明我國農業生產穩定發展,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同時也是農民富裕的“晴雨表”。雖然農業不再是農民唯一的經濟來源,但農業始終是農民的重要收入渠道,依靠農業發展振興鄉村始終是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
步入全面小康,中國決勝全面脫貧攻堅戰,不再被貧困所擾,是億萬農民最高興的事。脫貧過後,“四個不摘”政策為農民吃下了定心丸,也成為深化脫貧攻堅的政策延伸。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釋出,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提升脫貧地區公共服務水平。不光要讓農民腰包鼓起來,讓農民富裕起來,還要讓農民過讓有品質的生活,讓農民的日子越過越舒心。
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事關農民家庭,事關農村長遠發展。《意見》提出,繼續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過渡期內保持現有健康幫扶政策基本穩定、繼續加強脫貧地區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對於雲南省雲縣大寨鎮的張文華來說,好政策給他好生活,今年2月父親查出腫瘤,因為醫保報銷、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政策,才讓他沒有因病返貧。父親手術結算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如今,張文華每隔20天還要帶父親去縣醫院做一次後續治療,大部分費用可以報銷。張文華說:“報銷政策還在,省了不少醫藥費,治病給家裡帶來的壓力就沒有那麼大了。”在山西省石樓縣龍交鄉麻莊村,今年67歲陳計元,由於右腿殘疾,曾經連日常吃飯都成問題。如今,讓村裡老人吃好飯成為現實,日常費用由村集體承擔。由縣裡支援建立的敬老院就在麻莊村。像麻莊村敬老院一樣,一批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專案,在全國農村加快推進,持續改善著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條件。
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公共服務成為幸福感的新指標,越來越舒心的日子也成為共同富裕的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