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又一逆天工程亮相!在深海1000米下建造空間站,難道真的打算在海底建造“龍宮”?它究竟有啥特殊作用?據悉,這座深海空間站可以大幅度提升海洋科考實力,並且便於開採海底資源,同時難度曝光,建造這種工程,即使是對美俄兩國而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麼中國到底是咋做到的呢?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是中國人民古老且樸素的願望,而中國在航天領域已經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例如完成了對月球的探測和返回,同時中國空間站也已經開始建設,並迎來了第2批常駐航天員,可以說這個願望的前半部分已經完成了,而實際上中國同樣將大量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了後半部分,也就是對海洋的勘探和開發上。
從科學角度來說,深海當中隱藏著大量尚未被人類發現的生物,或許能夠揭示地球地質和生命的演化歷程,而從工業角度來說,海底不僅隱藏著大量稀有礦藏,還有著大量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可燃冰等燃料資源,等待開發利用,因此製造能夠在深度大於500米的海域長時間停留和工作的深海空間站,對中國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實際上中國在“十三五”計劃當中,就已經提出了深海空間站的研究和建立,但這種設施的研發卻並不容易,因為其研發過程當中,將會遭遇一系列此前未曾遭遇過的難題,由於該設施本身體積較大,並且在較深的海底工作,外殼必須具備極強的抗壓能力,才能夠保護內部的裝置和人員,並且就和太空中的空間站一樣,深海工作站同樣需要和其他的設施以及潛水器進行對接,所以必須克服高壓強給對接帶來的困難,此外由於千米以下的水域基本處於黑暗狀態,工作站必須在長期惡劣環境當中保證持續的能源供給,進而保持其較長的水下續航時間,更不用說含鹽量較高的海水對材料的腐蝕作用,此外還有一些同等重要的通訊定位,應急救援,以及保障問題需要解決。
目前中國已經從零開始打造出了龍宮1號深海工作站,它以電力作為動力來源能夠在水下保持四季函式標準,排水量達到160噸,可以載員12人,並且能夠在水下停留15到18天,還可以攜帶多種型別的水下機器人、水下機械臂以及水下起重起吊裝置,對中國來說,這種裝置對海底礦產石油等資源的開發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在深海開發方面採用了類似空間站的三步走策略,因此龍宮1號只能算作其中的第2步,未來中國將會打造最大下潛深度達到1萬米,停留時間一個月,能夠搭載33人,並且擁有核動力系統的工作站。
雖然中國在各個領域起步都比發達國家更晚,但在中國科學家夜以繼日地奮鬥推動之下我們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正在快速縮小,甚至已經在一些領域實現了超越,憑藉著國產的龍宮1號和後續更加強大的深海空間站,中方必然能夠對寶庫般的南海進行開發,使之助力國家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