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今年62歲,做過大腿骨折手術,做過前列腺切除手術,做過2次腎結石鈥鐳射碎石手術,可謂一生坎坷。
3年前,老劉出現反覆頭暈,因症狀不重也沒去理會,直到有一次頭暈摔跤跌破了腦門,見血了這才讓他警醒。
於是匆匆去了醫院,醫生檢查出來高血壓,最高血壓直追190mmHg。
至此,老劉便與高血壓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醫院開的藥是坎地沙坦酯片,7片/版/盒,一盒要38元,每天吃一顆(8mg),相當於每天5.4元,血壓控制效果不錯。
吃了一段時間,老劉嘀咕著:這樣吃藥一個月,就要花費一百六十多塊,一年下來不得有兩千多塊了?種一畝地的玉米,一年也賺不到這個錢呀!
聽說村裡有些老人也有高血壓,並且吃著一種很便宜的降壓藥,老劉便尋思著打聽一下他們到底在吃什麼降壓藥。
經多番打聽,老劉終於知道,他們都在吃一種叫“硝苯地平片”的小藥片,2元一小瓶,100顆!
早晚各一顆,也不過4分錢,沒有比這個更便宜的降壓藥了,而且降壓效果“又快又好”。
就這樣,老劉吃了3年,因為頭暈症狀也沒再犯,期間也鮮少去測量血壓。
不知不覺,時光從指尖溜走,3年前59歲的老劉,變成如今62歲的劉老。
某一天,劉老起來煮完早餐,在陽臺曬著太陽享受晨曦時,兒媳婦經過看到家公露在外面的雙足,藉著晨輝顯得“飽滿、錚亮”。
“爸,您的腳是不是腫了?”
劉老一看,頓時心裡一驚:怎麼平白無故就腫了呢?
想起以前醫生似乎說過,高血壓一旦出現腳腫,可能就是尿毒症了。
早餐也吃不下了,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劉老打電話到醫院泌尿科諮詢。
他在泌尿科住院做過3次手術,和當時的主管醫生熟稔,便想著好歹也是個大醫生,多少會知道一些吧。
泌尿科醫生了解到他的情況,因為不從事心血管內科,不算非常瞭解高血壓和下肢水腫的關係,但也深知及時就診的道理。
於是便說:高血壓引起下肢水腫不是小問題,趕緊來醫院查一查!
當天收拾好東西,劉老就來醫院報道了。
心內科醫生得知劉老的情況,給他分析總結了幾個雙下肢水腫的原因:
1、心源性水腫:常見於右心衰。高血壓可引起左側心肌層厚、肥大,繼而出現左心衰竭,隨著時間推移,又會波及到右側心臟,最後引發右心衰。右心衰患者,血液流動不佳,會造成身體內的血液瘀滯,表現為下肢水腫、肝腫大、胃腸道水腫等,出現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劉老沒有活動後呼吸困難、乏力等心衰表現,也沒有噁心嘔吐等胃腸道水腫反應,暫時可排除。
2、腎源性水腫:有一種繼發性高血壓,是內分泌疾病引起,即“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特點就是高血壓、低血鉀。醛固酮活性增加,可引起身體內水、鈉瀦留,繼而出現水腫。腎源性水腫首先從眼瞼水腫開始,泡沫尿、全身水腫等。老劉沒有眼瞼水腫,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3、代謝性水腫:也稱為肝源性水腫,主要見於蛋白消耗過多或合成障礙的疾病,比如癌症晚期、肝硬化、營養不良,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也會出現下肢水腫,表現為脛前水腫。目前也不能完全排除。
4、藥物引起水腫:
①鈣離子通道阻滯劑這類降壓藥:比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是一類血管擴張藥物,可以同時擴張動脈和靜脈達到降血壓目的,但因為下肢動靜脈擴張不對稱,擴張動脈的幅度要大於靜脈,所以會造成雙下肢血液瘀滯,繼而表現為雙下肢水腫。劉老很可能是這種情況。
②激素類水腫:比如糖皮質激素(潑尼松、地塞米松等)、胰島素等,長期使用這類藥物,也會引起下肢水腫。劉老目前無類似情況,可排除。
5、老年性水腫:一些老人無明顯原因就出現腳腫,特別是站或坐久了,就容易出現,本身查沒見任何肝、腎或代謝性疾病,造成這一原因是血管脆性增加,靜脈滲出、迴流不暢引起,只要改變體位,比如躺平後抬高下肢就會緩解。
最終,查來查去,沒有肝、腎和代謝性問題,激素水平也正常,腫瘤指標也不高,胃腸鏡正常,看來就是長期吃硝苯地平片引起的下肢水腫。
劉老住院這幾天,血壓一直控制不穩定,短效的硝苯地平片已經不能滿足,後來改用三代長效的硝苯地平緩釋片,可最終也不能把血壓控制到較好的範圍。
“高血壓病3級 極高危組,如果你想長壽些,就該減肥了!而且要吃清淡一些。要不然尿毒症就來找你了!”面對170斤的劉老,心內科醫生嚴肅吩咐。
後來聯合使用硝苯地平緩釋片(Ⅲ)+坎地沙坦酯片,這才讓劉老的血壓穩定下去。
警示:
1、有高血壓,家裡一定要備一臺電子血壓計,並且要規範測量血壓,做到每天登記血壓,如果有變動,也好及時發現和處理。
2、高血壓規範用藥,務必要遵從醫生囑咐,不能擅自用藥。
3、高血壓會引起心衰、腎衰、腦出血等重大問題,即使高血壓沒有症狀,也要足夠重視。
4、千金難買老來瘦,高血壓患者最好能做好飲食控制,將體重減下來,減少心腦血管意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