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晌午飯,衚衕裡難得的一片清淨,大部分老人、孩子們都在睡午覺,或者小憩一會兒。
幾個實在精力旺盛的小孩相約在衚衕裡玩耍,這時,從長長的衚衕外來了一群青壯年,他們個個戴著口罩(可不是防疫),打聽“小黑”住在哪兒?早有小夥伴去報信兒,說時遲那時快,睡夢中的人似乎早有預感或靈異,從床上爬起來,關門閉戶,不過仍然好奇的從窗戶扒頭兒向外望去,想知道當下發生了什麼?
小黑和他的兄弟們也即刻從屋裡迎了出來,旋即,板磚滿天飛,不知警察叔叔從哪兒收到了訊息,很快趕來,這群人做鳥獸散。小黑胳膊掛了彩,那夥青年中,跑的慢的人和小黑,都被警察叫到了派出所報道。
雖然大家鄰里鄰居的,平時也知道小黑在外面喜歡講哥們義氣愛打架,但真不知道他竟然還是個“名人”,畢竟,老鄰居住了這麼多年,他對老人們還是比較有禮貌的,見面會按輩份打招呼,也從不欺負周圍的孩子——原來是兔子不吃窩邊草呀。
在那個崇尚英雄又不重視文化知識甚至反知識的年代,許多年輕人的英雄情結極易跑偏。
這些人中大部分人本質一點也不壞,只是趕上了特殊的年代和環境,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派出所、街道代表、家長以及學校老師的啟發教育下,後來逐漸改掉了約架打架鬥毆的毛病,許多人還成了八十年代初第一批練攤(掙辛苦錢)~下海經商的弄潮兒,有的早早發家致富乃至移居國外。
童年是在散養狀態下成長的。那時,一家七八個、八九個孩子一點也不新鮮。大多雙職工家庭的人家,老大脖子上掛著個鑰匙,買菜做飯點爐子,像母雞護小雞一樣呵護弟弟妹妹不在話下,比如,對面院子裡小九家(小黑的弟弟即小黑家)不就是那樣嘛。
六七十年代“哥們義氣”盛行,“約架”盛行,許多男生好似好鬥的公雞一般,頭頂大紅雞冠,平時昂首挺胸看似閒庭信步,有點風吹草動,立刻進入戰鬥狀態,又好似中世紀的貴族,一言不合就決鬥。
X班某某同學與X班某某同學鬧了矛盾怎麼解決?約架!別說,還真有點“騎士”精神呢,輸的一方即使臉上掛了彩,也不會哭哭啼啼去老師那裡報告,為此,贏得了對方的“信任”,過後雙方成為朋友也未嘗不可。
男孩子們多多少少都有點“江湖氣義氣”,混不吝。數學老師要求上課一定不要忘記帶“一本數學計算的小冊子”——否則“出去”。坐在前排第一位的珍珍忘記帶了,同位男生二話不說,把數學冊給了珍珍,自願受罰,許多少男少女像目送英雄一樣,目送他大步走出了教室,當年贏得了多少女生的崇拜呀。
進入八十年代,國家有了新的規定,每家只生一胎,於是,“小皇帝”又成了新話題。張家奶奶發愁:自家的孩子追著喂也不好好吃飯,可怎麼好?李家奶奶嘆氣:家裡的玩具一大堆,一家人逛一趟商場,不給買玩具就要躺在地上打滾,可怎麼辦?趙家媽媽擔心:就這麼一個心肝寶貝,窩囊不會打架,受氣怎麼辦?是不是少給孩子立點規矩,少管為好……
一時間,如何教育好獨生子女“小皇帝”,成了許多家庭茶餘飯後的話題和乃至教育研究的問題。
近年又流行一個新詞“娘炮”,以至於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有句老話叫“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雖然從“哥們義氣”“約架”盛行的六七十年代,經過“撥亂反正”,進入人人重視知識的八十年代,但獨生子女“小皇帝”問題也隨之而來,而近年又面臨娘炮文化現象,這一切似乎都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不過俗話說的好“辦法總比問題多”。
就好比一餐飯,主要材料有了,做法步驟框架也具備了,然而往裡兌點什麼佐料呢?不同的人自然會有不同的口味愛好,但只遵從口味不講究健康同樣不行,“缺糖要放糖”,“缺鈣要補鈣”……如何除錯這些佐料使之均衡有營養價值,促進健康均衡發展或許是對我們每個人的考驗呢。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