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初冬,萬木蕭瑟,位於寧夏賀蘭山腳下的石嘴山火車站,這一天異常熱鬧,一群血氣方剛的男兒,脫下時髦的西裝、牛仔褲、夾克,換上了寬大的國防綠,奔赴軍營。
和別的戰友不一樣,新兵呂新榮孤獨地坐在車廂內,沒有親人相送。他本來也有一個完整的家,但4歲那年,一場惡疾奪走了他父親的生命。10歲那年,母親又不堪忍受貧困與悽苦,撇下了呂新榮和另外3個又聾又啞的孩子,遠嫁他鄉。
呂新榮的童年是苦難的。在奶奶、叔叔的拉扯照顧下,呂新榮初中畢了業,於1985年在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廟臺鄉參軍入伍。
呂新榮很幸運,他分到了具有光榮歷史、戰績赫赫的21集團軍第61師第182團8連,這個團就是著名的“紅軍師”“鐵錘子團”。
但讓呂新榮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剛到部隊20多天,就接到了赴雲南老山前線參戰的命令。呂新榮猝不及防:自己是一個剛入伍的新兵,不要說軍事技術、戰術,就連最起碼的“齊步走”都沒練好,打仗能行嗎?
1985年12月底,深夜,萬物被黑暗吞噬。寶成、成昆鐵路上,神秘的軍列向南飛馳。車上燈光暗黃,一身戎裝的呂新榮懷抱衝鋒槍,坐在車廂一隅,心事重重。
【呂新榮參軍來到21集團軍第61師第182團,這是一支具有光榮歷史的部隊】
懷著忐忑的心情,呂新榮隨部隊來到了雲南硯山縣,部隊在這裡開始了緊張的臨戰訓練。武裝越野,呂新榮負重40多斤,在山上一趟一趟地跋涉。在草坡上,呂新榮全副武裝,緊握鋼槍,左手撐著草地側身匍匐,草地留下一道道痕跡……經過刻苦訓練,呂新榮成為新兵中的訓練尖子。
1986年4月下旬,61師奉命接防八里河東山陣地。甲號陣地位於八里河東山一側,是182團最前沿的陣地,陣地對面左、中、右三面臨敵,距越軍陣地最遠不到千米,最近僅有百餘米,處於越軍的炮火威脅下。
接防的時間,是深夜。呂新榮來到甲號陣地前沿10號哨位,他藉著夜晚的星光,環視了陣地四周起伏的山巒,不知是由於激動還是緊張,握槍的手心出了汗。
4月26日深夜,小雨淅瀝瀝地下。呂新榮趴在哨位上,警惕地四處環視。凌晨0時許,呂新榮對前來換哨的戰友陳銀交代了情況,叮囑他要加強警戒,防止越軍偷襲。
這時,甲號陣地山腳下的叢林中,越軍約一個加強排藉著夜雨的掩護,偷偷向甲號陣地摸來。
凌晨4時許,正在酣睡中的呂新榮,被激烈的槍聲驚醒了。越軍來偷襲了!呂新榮翻身抓起衝鋒槍,衝出了貓耳洞。
雨不知什麼時候停了,呂新榮藉著微光,發現約一個班的人影,正向10號哨位偷襲。他順手摸起手榴彈,揮臂向20多米處的越軍接連線投了5枚,接著迅速端槍射擊,衝鋒槍噴出火舌。
越軍發狂了,依仗背後有高射機槍和輕、重機槍的掩護,向10號哨位發起了第四次猛烈的進攻。頓時,10號哨位被密集的火網籠罩。隨著一聲爆炸,“哎喲!”呂新榮抬頭側望,發現機槍手王卜的雙眼被越軍的手榴彈炸傷了,呂新榮撲到他的身邊,抱起鮮血遮面的王卜,把他扶進了掩體。
越軍的進攻更加瘋狂,呂新榮轉身提起機槍,不顧一切地向越軍猛烈掃射,2名越軍應聲倒下,蹬了蹬腿,不動了。
在團炮群的炮火支援下,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我軍挫敗了越軍的偷襲。呂新榮癱靠在掩體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5月1日下午5時30分,呂新榮像往常一樣,擔負全班8、9、10號哨位的觀察哨。為了防範越軍的偷襲,班長趙得全帶著戰士呂楊基忙著修築暗哨。突然,呂新榮發現對面越軍陣地上火光一閃,一排炮彈拖著刺耳的尖嘯聲,朝甲號陣地飛來。
“班長!”呂新榮大喊一聲,向距他10米處的班長趙得全撲去。
就在呂新榮撲到趙得全身上的一剎那,一發越軍的炮彈在8米處掀起一個巨大的“土花”。趙得全翻身抱起呂新榮,只見他咬緊牙關,渾身熱血齊湧,右臂鬆軟地在空中擺盪,他的動脈血管被彈片割斷了,半尺多長的傷口流血不止。班長大喊:“呂新榮!”
呂新榮忍著劇痛,顫抖地說:“班長,你沒……沒事吧?”
趙得全哽咽著點點頭。戰友們趕緊圍了上來,見呂新榮被炸得全身18處傷,臉色蒼白,禁不住掉了淚。
在營指揮所,營長狄國平接到報告,看到7名戰士將呂新榮抬了過來,急忙上前察看。他看到呂新榮身上纏繞著繃帶和三角巾,面無血色,這位鐵塔似的壯漢也不禁眼圈溼了。
血在流,汗在流,7名戰士抬著呂新榮在交通壕裡疾步奔行,送到了野戰醫療所。等他甦醒過來,已經做完了手術。醫生對他說:“小呂,你的右臂已經傷殘,身上又有15處傷痕,你的肺葉裡還有兩塊指甲蓋大的彈片,考慮到手術的風險和你的身體狀況,不再開刀做手術了,你同意嗎?”
“我同意!就讓這個彈片留在體內做個紀念吧!”
從1985年底開拔,到1987年5月凱旋,新兵呂新榮經歷了老山輪戰,也完成了一名戰士的浴血成長。他在戰鬥中英勇頑強,前後擊斃6名越軍,為掩護戰友光榮負傷,榮立一等功。
戰後,呂新榮經過漫長的治療,肘部永久殘疾,肺部留存彈片,被鑑定為三等乙級殘疾。1987年10月,呂新榮復員在家鄉城建部門、水暖公司工作,先後擔任部門主任、水廠廠長等。
2008年,呂新榮因傷病嚴重,辦理了內退。作為傷殘退役軍人,他不給組織上添麻煩,還力所能及地為家鄉建設做貢獻,承包土地進行農業種植,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關於這位老山作戰功臣最近的公開報道,是在抗擊疫情行動中,他走進防疫卡點送物資、送慰問、送溫暖,讓防疫工作人員很受感動。
致敬老兵!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