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進,“東昇西降”的趨勢更加明顯。2020年,中國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GDP增長2.3%,美國和全球GDP預計降低3.5%。
一進一退之間,中國經濟體量已為美國的70%,佔全球經濟總量的17.5%。隨著中美實力更趨接近,兩國之間的大國博弈競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將在相當長時間裡持續深化,不會因拜登政府的上臺而改變。
3月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了上任以來第一次正式外交政策演講,清晰列出了8項拜登政府目前的外交政策重點。8項重點中,“應對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與中國的關係”被作為第8項著重強調。他重申要團結盟友和夥伴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指出“中國帶來的挑戰是不同的。中國是唯一一個有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可以嚴重挑戰穩定開放國際體系的國家”。早在競選階段時,拜登就表示中國是“最嚴峻的對手”。
因此,中美之間的競爭博弈必然是長期持久的。應對美國的全方位全政府遏制圍堵打壓,需要清醒認識兩國戰略思維上的顯著差異。
01
以我為主思維 VS 揣度別人思維
近日中美的兩個檔案可以鮮明反映兩國的這一戰略思維差異。
正在舉行的中國兩會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審議透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3月6日,人民日報刊發了這一綱要草案的摘要。在這一檔案中,“戰略”一詞被多次提及,但對戰略環境只有簡要分析,所論述的戰略目標、戰略佈局、戰略導向、重大戰略措施均是立足於中國自己怎麼做。這一檔案反映了典型的中國“以我為主”的戰略思維。
美國白宮網3月3日訊息,拜登政府釋出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強調美國應在多方面努力以贏得與中國的競爭,繼續將中國視為未來最大戰略競爭對手,稱“中國是唯一可能將其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相結合,以對穩定和開放的國際體系提出持續挑戰的競爭對手”。美國作為世界頭號強國,自詡為世界領導者,其戰略思維中遍佈的是揣度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的意向動向,美國要因之而採取何種舉措。這就是典型的揣度別人思維。
儘管中國多次清晰表明自己“無意輸出意識形態,也從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領導世界)”,但美國不這麼認為。美國認為中國是“世界老二”,對自己構成了巨大威脅,揣度中國必然要挑戰美國,兩國關係將以對抗性為主。美國全力絞殺華為,不是因為華為做錯了什麼,而是因華為擁有最先進的5G技術,“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毛澤東同志所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戰爭戰略戰術基本精神的凝練概括,是貫穿於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的紅線,是中國傳統戰略思維的具體體現。近年來,面對美國奉行的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我國強調“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也是“以我為主”戰略思維的現實運用。
02
共贏共美思維 VS 零和博弈思維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1993年提出了認識和處理不同文明之間關係的一種理想及實現路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是基於中華文明內在精神的話語表達,折射出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共贏共美精神。
就在同一年,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在美國《外交事務》上發表了題為《文明的衝突》的文章。他提出,冷戰結束後,人類最大分歧和衝突的主導因素將是文化方面的差異,文明的衝突是對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將主宰全球政治。他認為文明斷層線宏觀上存在於西方和非西方之間,認為中國的崛起將造成全球整體體系的不穩定。亨廷頓的理論與費孝通先生截然不同,他運用的是西方由來已久的零和博弈思維。
自古以來,中國創造了強勢文明,但中國在強盛時構建的是共存共榮的“朝貢體系”。總的來講,中國文化基因少有侵略擴張,更不會滅國滅族,搞種族滅絕。鄭和下西洋,給沿途各國帶去的主要是交流交往,並未侵佔掠奪任何一個國家。
但零和遊戲叢林法則是西方處理一切事物的指導思想。歐洲崛起後,打著傳播基督教的名義,大肆搞殖民擴張,實施野蠻殘酷的殖民統治和掠奪侵略。美國本身就是殖民擴張和對印第安人趕盡殺絕、種族滅絕的產物。美國骨子裡不存在互利共贏,不認可平等共處。特朗普政府過去四年的所作所為,對此進行了淋漓盡致的詮釋。拜登政府依然是此思維,但可能表面上略為高明點。
不僅美國政府是採取零和博弈思維,美國的民間社會精英們也是此德行。日前,由美國眾多矽谷科技巨頭CEO、首席科學家們組成的NSCAI委員會,制定AI戰略報告,認定中國是對美國技術主導地位的首要挑戰,建議透過卡住半導體出口的方式防止中國在未來新技術發展中佔據主導地位。要求相關國家制定政策,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晶片製造工具,將中國半導體產業限制在落後於美國兩代的程度。這就是典型的零和博弈思維,只能我好我強,不許他人過上好日子。
03
中庸相對思維 VS 非此即彼思維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中庸之道。《尚書˙大禹謨》中就強調“允執厥中”。孔子讚揚中庸,指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國文化注重系統整體思維,認為一切是相對的,主張“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不相悖”。這樣的思想在追求事功時有其侷限性,但符合人類多元文明共處的實際,代表了人類進步正確的方向。因此,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人類未來的希望在東方。
美國則秉承西方機械論傳統。西方擁有豐厚的機械論思維方式傳統。古希臘就有所謂極端感性的酒神精神與極端理性的日神精神。歐洲中世紀全面轉向對上帝的追求,天主教主宰一切,竭力打擊宗教異端,乃至滋生宗教裁判所等種種慘絕人寰的暴行。近代以來,西方機械論全面統治,一方面推動科學技術精密精細發展,另一方面傾向於用科學技術管理國家、社會和人們的所有生活。
走向現代社會,美國等西方國家遵循機械論,把“華盛頓共識”絕對化,竭力推行所謂的普世價值,只要符合自身利益就行,而罔顧被影響國人民的安寧福祉。3月7日,中國外長王毅指出,長期以來,美國動輒打著所謂民主、人權旗號肆意干涉別國內政,在世界上製造了諸多麻煩,甚至成為動盪戰亂的根源。美方應早日意識到這一點,否則這個世界仍將不得安寧。
按照美國秉承的這種非此即彼思維,一個國家要麼是自己的盟友,要麼是對手乃至敵人。中國沒有向西方模式俯首跟進就取得巨大發展,屬大逆不道,必欲除之而後快。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明確講到,世界要按美國的意願運作。他們不承認萬物並育,不認可諸道並行。歷史經驗表明,美國是不撞南牆不回頭,只有以鐵的實力說話時,他們才承認基本現實,才聽得進去話,就像當初的抗美援朝戰爭一樣。
當然,採取什麼樣的戰略思維具有相對性。認識到中美之間戰略思維的這三大顯著差異,有利於我國認清中美鬥爭博弈的本質、走向與程序,從而更好地把握戰略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