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我最近在書上看到的知識,感覺比較有趣想在此分享一下。
對於企業而言,如果營業收入能達到1000億美元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這樣的企業在它所屬行業裡,就是那種能夠影響整個行業的存在。
而對於國家而言,千億美元的公司無異於是國之重器。這樣的公司越多,說明國家的經濟實力就越強,也更能奠定一個國家在全世界的話語權。因為經濟實力是所有發展的基礎。
當然,千億美元的公司來之不易。正因為如此,在2017年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裡面,只有9個國家擁有千億美元級別的公司。而全世界有197個國家
那這9個國家都是哪些呢?
它們分別是:經濟實力全世界6強的美、中、日、德、英、法。然後是瑞士、荷蘭、韓國。
我們先說英國,它有兩家千億美元級別的公司。一個BP(英國石油公司)。另一個是“法通保險公司”。而說起英國,大家都會想起的勞斯萊斯並不在其中。
然後是法國,它有三家千億美元公司。安盛,涉獵保險行業。道達爾,涉獵石油行業。巴黎銀行,涉獵信貸行業。所以你看,不是說只要我們國傢什麼銀行、保險、石油規模最大,其他國家其實也一樣。
接著是韓國,它只有一家千億美元的公司。不用說你肯定也已經猜到了,就是三星。但它很強,強到它在千億美元級別中也屬於佼佼者,所以值得我們多說幾句。首先,它不是一家一千億美元級別的公司,而是兩千億美元。2017年單季度利潤超過蘋果,成為全世界最賺錢的公司,沒有之一。。三星淨利潤單季度居世界第1位,比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BP、豐田汽車、大眾汽車、高盛都要更賺錢。
瑞士也只有一家千億級別的公司,叫嘉能可。這是一家大宗商品交易商,透過買賣各種大宗商品比如礦山等謀利
荷蘭有兩家千億級別的公司。一家是我們大家熟知的荷蘭殼牌石油。還有一家是家是EXOR集團,這其實是義大利人的公司,只是總部在荷蘭。
說完以上的這些國家,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美、中、日、德這四強。
先說德國,它有四家千億級別的公司。一家是安聯保險,其餘三家都是汽車公司,分別是大眾、寶馬、戴姆勒。是的,寶馬是一家千億美元的公司。
然後是日本。它有五家千億美元級別的公司。,一家日本郵政,一家電信NTT(日本電報電話公司),其他3家是汽車公司,豐田、本田、日產。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對於德國和日本兩個國家來說,汽車行業是絕對的支柱,它的興衰關係著兩國的國運。兩國曾經位於世界領先領域的電子科技企業裡,都已經沒有了千億美元公司。而科技代表著人類的未來。
美國和中國放到最後壓軸出場。不出意外,美國是擁有最多數量的千億美元級別公司的國家。
美國有22家千億美元公司,其中有6家是跟醫療有關的,這對於美國人而已並不是個好訊息。
我們都知道,美國的醫療體系極其昂貴,不僅每年消耗著美國人大量的收入,甚至連中國人到美國去旅遊都要先買醫保。萬一到了那裡發生了點什麼意外,急診和住院費用都是天價。
也正是因為這些現象,造就了美國有6家千億級別的公司都和醫療有關。可見美國人有多少收入流向了這個產業。
然後是金融和銀行,一共有兩家:摩根大通和房利美。
保險行業一家,就是我們熟悉的伯克希爾.哈撒韋。這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險公司。而我們都清楚這家公司是誰的。
石油領域2家: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
零售業4家:克羅格集團、沃博聯、好市多、沃爾瑪。其中沃爾瑪是全球營收規模最大的公司,2016年收入高達4 858.7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營收規模全球第二大的公司是中國國家電網。但其營收只有沃爾瑪的60左右%。
電信企業2家:Verizon(威瑞森無線公司)、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科技行業5家;通用電氣、亞馬遜、福特汽車、通用汽車、蘋果公司。
我們之前說過,汽車行業是德國和日本的立國支柱。其實,有三大產業對於任何國家而言都屬於立國支柱。其中一個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汽車產業,而其餘兩個分別是“資訊通訊技術產業”,稱之為ICT和能源產業。
其中代表ICT產業的公司是,蘋果、亞馬遜、Verizon、AT&T。
代表能源產業的三家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和通用電氣。
最後就是我們中國了,這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千億美元公司的發展中國家。
一個國家如果能在三大支柱產業、也就是資訊通訊技術產業、汽車行業、能源行業,都擁有千億美元公司的話,那這個國家無疑就是超級大國。美國在這三個產業中都有2家以上的千億美元公司。所以,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它有很強的底氣。
而中國有13家千億美元公司。
其中,在這個三個產業上中國也都有千億美元公司,但和美國比起來還有一定的差距。不過,這個差距正在縮短。
先說說13家公司都有哪些。
首先7家公司分別是銀行、保險、電信公司。其中4家銀行是工、農、建、中。2家保險:中國平安和人壽。1家電信:中國移動。
剩下的6家對應三大支柱產業。
能源行業3家: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
汽車產業1家:上海汽車集團
ICT產業1家:鴻海精密
另外還有一個國家支柱產業,屬於我們中國特色,那就是基建產業:中國建築公司。
之前我們說過,相對於美國而言,我們的千億美元公司還有很多不足。那這些不足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其實,體現在三大支柱產業裡的千億美元公司上面。
先說汽車行業。中國的汽車產業有大約60多年的歷史。這裡面有好訊息也有壞訊息。
好訊息是我們的上海汽車集團發展成了千億美元公司,排名世界第41位。壞訊息是,在千億美元的營收中,我們的自主品牌汽車佔比很低,大部分的收入是來自於合資品牌。而像德國大眾和日本豐田這些全球排名第一公司,幾乎百分之百的營收都來自於自主品牌。
如果單看自主品牌銷量的話,2016年上汽的自主品牌銷量只有32萬輛。這個數字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大眾和豐田的三十分之一。
再以2016年的資料為例。如果把我們全中國的自主品牌汽車銷量加起來,才等於一個大眾或者一個豐田的銷量。
當然,我們也說了,這是2016年的資料。顯然,這個壞訊息只是暫時的,因為我們的自主品牌佔比正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長。就像以前大家只用蘋果的智慧手機一樣。隨著國產智慧手機品牌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國產品牌。而汽車行業也在發生同樣的事情。
而且,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這是中國實現大超越的機遇。相信中國勢在必得。
然後是支柱產業之一的ICT產業,這可謂是重中之重。
ICT(資訊通訊技術)這其實是一個覆蓋性術語。它覆蓋了所有通訊裝置和應用軟體。近的有收音機、電視、計算機。遠的有衛星系統等等。
我們國家對應ICT產業的千億美元公司是鴻海精密。它是一家臺灣地區的公司,做的是代工業務。但作者說,它也只是和ICT產業沾邊而已。如果不算它的話,我們中國目前在這個產業裡,沒有千億級別的公司。
那未來在這個產業裡,我們會不會誕生出千億級別的公司呢?
當然會,因為我們已經有了很多不錯的候選公司。
其中一個你肯定已經猜到了,那就是華為。實際上,在2018年華為的年營收已經破了千億美元大關。
還有一個是阿里巴巴。雖然2017年阿里巴巴的營收只有240億美元,距離千億還差的很遠,但它增速很快。作者從多個方面分析了阿里巴巴為什麼能成為ICT產業裡的千億美元公司,但這裡篇幅有限就不展開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原著,書名最後會公佈。
總之,如果我們還覺得阿里巴巴只是一家電商公司,那我們的格局就太小了。或者說我們小看了阿里。
騰訊也是候選公司之一,但作者認為,還是阿里巴巴會先成為ICT產業裡的千億美元公司。不過,日後騰訊必然也會成為千億級別。
當然,我們還有很多種子選手,作者例舉了很多,這裡就不展開了,都是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網際網路公司。
不過,就算沒有這些種子選手。有以上三家能夠成為ICT產業裡的千億級別公司,對於國家而言已經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為美國目前也就兩家千億級別的ICT產業公司,亞馬遜和蘋果。
但是,美國和我們一樣,也有很多種子選手。像微軟、谷歌、IBM這些,都是無線接近千億美元公司的存在。還有臉書和英特爾這些公司,雖然他們距離千億美元還差很遠,但他們的潛力毋庸置疑。所以,我們在這條路上的旅途還很長。
最後說一下能源產業。其實沒啥好說的,因為我們能源產業裡的千億公司都很強。像國家電網,世界排名第二。中石化,世界排名第三。中石油,世界排名第四。比其他國家的能源產業都強。
就說國家電網,它其實正在變成世界電網。在很多國家的電網公司裡面,國家電網都是大股東。
還有就是中石油和中石化,雖然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很多人對這兩桶油並不感冒。但並不妨礙它們的強大。它們強大體現在了高科技上面。是的,它們是高科技公司。
石油資源的開採屬於高科技行業,很多人其實並不瞭解。從裝備的製造、開採、煉油等,整個產業鏈絕大多數國家是不具備的。美國是以前唯一具備整個石油資源開採產業鏈的國家,現在還有中國。
哦對了,我們當然不能把最具中國特色的產業給忘掉,它也是屬於中國的支柱產業。那就是基建產業,中國建築公司,外號“基建狂魔”。
可以這麼說,這是世界第一的建築公司,而且完全沒有對手。作者甚至開玩笑說,如果人類要移民火星,那麼那艘飛船是否有中建公司的人參與建設工作?如果沒有,那這個火星移民計劃就是不靠譜的。
可以看的出,我們一直在圍繞著三大支柱產業進行討論。除了能源產業,其他兩個產業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
而在非支柱產業的其他領域,比如醫療和零售業我們也還沒有千億級別的公司。至於以後會不會出現,我們不知道。但是,相信就算沒有,我們也會誕生出很多符合中國特色的千億美元公司。中國建築就是一個例子。
當然,我總說這些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一定的差距等等。這些都是建立在我們要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角度去說的。如果不站在這個角度的話,我們整體實力已經很強大了。
那拋開千億美元公司不說的話,有沒有什麼是我們和別人差距特別特別大的呢?
有的,那就是作為我們國家第一大進口工業品的積體電路。它佔了進口工業品五分之一的進口份額。
我們的半導體和晶片整個產業鏈比起美國還有很大很大的差距,是特別大的那種。書中例舉了很多內容,告訴我們具體差距在哪以及到底有多大差距。由於內容過多,這裡就不展開了。
我們只說作者給出的結論。那就是,這個產業正在崛起,而且已經開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
好了,以上就是我在這本書裡看到的內容。這本書叫“未來站在中國這一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