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大蒜種植面積比以前有所增加,這是因為同樣的一畝地,種植大蒜的收益要比種小麥、玉米作物收益更高,這是在市場行情正常的情況下,不過大蒜對於大田作物,所需要的技術要更復雜一些,像有的種植戶發現自家大蒜不出苗或出苗後發黃,那這是因為什麼原因?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大蒜出苗常遇問題
出苗不齊
出苗不齊很容易是蒜種、水肥、土壤的問題造成的。蒜種問題導致的出苗不齊是很常見的原因,比如選種時,蒜瓣小、有裂口,播種下去出苗就會受到影響;大蒜的吸肥能力比較弱,水肥不足的情況下,吸收到的更少;粘質土比起沙土來說,更不利於生長,其次常年的種植同一作物,再加上農藥、化肥的使用,很容易造成土壤板結的問題,不利於大蒜生長。
出苗慢
播種過深、土壤板結、覆蓋地膜都會造成出苗慢的情況。種植過深,如果水肥情況好,出苗會比正常播種深度的慢幾天,但水肥不好很可能出現不出苗的情況;在大蒜播種後,灌溉澆水或者遇到降雨天氣,天晴後,田間土壤容易出現結塊現象;基本上來講,種植大蒜後都會覆蓋地膜,而有些大蒜生命力不太旺盛,無法自行頂出地膜,需要人工戳破地膜。
出苗黃
病蟲害、肥害、重茬會造成大蒜苗不同程度上的發黃,我們平日裡看到大蒜出苗發黃,最容易想到的是病害或者蟲害導致的,比如蒜蛆的危害,或者一些細菌性病害的危害,同時播種前未進行拌種,也會加大病蟲害的發生;當田間氮肥施用過多時,遇到溫度較高的天氣,會產生一定量的氨氣,這樣的情況下,蒜種或者已出苗的蒜苗,很可能會出現中毒現象,從外部觀察,就是發黃。同時,如果一塊地,多年來一直種植大蒜,出現發黃的機率會大大增加,不僅影響產量,對品質也有影響。
大蒜播種前後管理
種植地選擇
大蒜對前茬要求不很嚴格,但忌連作或與蔥蒜類重茬,否則長勢弱,易遭病蟲害而減產。可選早熟的菜豆、黃瓜、番茄、馬鈴薯、玉米等作物為前茬,也可與糧食間作套種。大蒜系淺根系作物,根系不發達,所以應選擇地勢平坦,有機質豐富,輕鬆肥沃,保肥水能力強的沙質壤土。
播種前7~8天,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的農家灰雜肥或堆肥2500~3000公斤,尿素10公斤,磷肥100公斤,硫酸鉀10公斤,或三元複合肥40~50公斤。施肥後耕翻田塊,深18~20釐米,使土肥混合均勻,然後作畦,畦寬0.7~1.0米。
種苗的選擇
選擇生長健壯、一致,蒜頭硬實、圓整,個頭肥大,蒜瓣整齊,無病蟲危害,符合本品種特性的蒜頭做種,嚴格剔出發黃、發軟、蟲蛀、頂芽受損及莖盤變黃、黴爛的蒜瓣。按大、中、小分三級,一、二級作種用。
一般百瓣重在400~500g。種瓣大,貯藏營養多,根系發達,植株生長健壯,其蒜頭、蒜薹長得好,高產優質。每667平方米大田需蒜種100~150公斤左右。
播種方法
一般採取幹播法,先在畦面按行距開深3~5釐米淺溝,然後根據確定的株距在溝裡按蒜瓣(蒜瓣背腹線的方向與播種行向一致),按完後將土覆平,再澆明水。
水源條件方便的地塊可採用溼播法,在畦內先澆透水,等滲下後,按株行距直接將蒜瓣插入溼土中,然後再覆蓋一層3~5釐米厚的細土。有條件的可蓋地膜,蓋地膜可比普通的提前5~7天上市。
播種時堅持順畦拉溝擺種,溝深4~5釐米,播種後覆土壓實,密度原則上根據蒜瓣大小、土壤肥力、播種早晚來確定,對於蒜瓣大、土壤肥、播種早的可適當稀點,反之則密些。
適期播種
播後如遇乾旱,則要澆出苗水。另外,每次追肥後要及時澆水。忌大水漫灌。
大蒜在播後苗前採用化學除草,一般能控制全程草害的發生,但由於乾旱或多雨等不利氣候影響,難以達到預想的效果,需進行中耕鋤草,同時中耕還有利於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狀,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
大蒜只有適期播種,才能使蒜薹和蒜頭優質高產。貴州省播期為9月15日~9月25日,此時播種的大蒜,發芽同紮根基本上同時進行,出苗正常,冬前幼苗生長健壯,蒜薹和蒜頭可獲得優質高產。一般7~9天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