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願不願意相信,美國曆史上沒有一場仗是因為愛和正義打起來的,所有的流血都是因為錢。
1861年4月12日,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是美國曆史上唯一的一次內訌。美國曆史書上將其爆發的原因總結為:“為了愛和正義,解放黑奴!”用卡爾●馬克思的話來講,是這樣的:
“南北戰爭代表了軍事史上絕無僅有的重大意義戰爭:具有極偉大的、世界歷史性的、進步的和革命的意義。”
這也是唯一得到馬克思讚譽的戰爭,導致美國南北戰爭的原因非常複雜,也存在著一些爭論。本篇文章不想做過多闡述,但有一點,美國南北戰爭客觀上解放了黑奴,卻並非是為了“愛和正義”。
曾經有個故事在網上廣為流傳,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美談。這個故事是關於南北軍統帥羅伯特·李和格蘭特——戰爭接近尾聲的時候,南方軍敗局已定,將軍人榮譽視為生命的羅伯特·李內心非常不願意投降,南方軍內部和南方一些人也非常支援羅伯特·李繼續領導他們頑抗到底,甚至有人建議將婦女和青少年發動起來,同北方軍打游擊。羅伯特·李最終選擇了投降,真實的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故事中是這樣講的:
“羅伯特·李認為,戰爭是軍人的事情,戰爭有戰爭的規則,絕對不能讓婦女兒童參加到戰爭中來,更不能讓婦女兒童搞什麼游擊戰爭。如果沒有前線和後方,到處是戰場,如果婦女兒童拿槍參戰,那是對人民的生命不負責任,那是軍人的恥辱,也破壞了戰爭的規則和目的。何況,婦女兒童等平民打游擊戰,那他們就成了軍人,他們就會招致槍殺和瘋狂的報復,作為捍衛軍人的職責聲譽和人民生命的軍人來說,那是絕對下可以的”
既然投降了,敗軍之將,必定“受辱”。然而,北方軍統帥格蘭特給予了他最大程度的“人文關懷”。選擇在一處毫不起眼的房屋內簽署“投降書”,羅伯特·李盛裝出席,格蘭特則穿得很隨意,看起來,彷彿格蘭特是“敗軍之將”似的。受降儀式上,格蘭特與羅伯特·李一直在嘮嗑,遲遲不談受降的事情,最終還是羅伯特·李自己主動提出。格蘭特還主動給糧盡彈絕的“南方軍”送去大量的食物,優撫南方軍將士
事後證明,所有參戰的南方軍人一律作為自由平等的美國公民看待,一視同仁,並沒有歧視,更沒有出現秋後算絕帳甚至是株連九族的事情。
戰後,羅伯特·李被塑造成忠誠、勇敢、嚴於律己的模範人物,以他名字命名的學校遍佈全國,他的雕塑也矗立在很多場合,供人瞻仰,參觀。
這個故事講述的事情也是客觀事實,曾被視作美國偉大人文精神的典範廣為傳頌。事實上,美國採取了一葉障目的手法美化了“南北戰爭”,至少“人文關懷”就是一個巨大的謊言,羅伯特·李等少數人是被“人文關懷”了,其他的大多數人呢?南方投降後,等來的不是寬恕,而是一場又一場的浩劫,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殺。羅伯特·李被優待的個例充當了北方軍殘暴行為的遮羞布。
南北戰爭爆發後,起初佔盡優勢的是南方軍,1862年之後,北方軍逐漸扭轉頹勢。戰局剛剛得以扭轉,北方軍地位僅次於格蘭特的將領謝爾曼就放出狠話:“老子就是要讓南方佬和他們的子孫後代得到刻骨銘心的教訓,永遠不敢再想獨立和戰爭!”北方軍統帥格蘭特為了儘快取得戰爭的勝利,他向全軍下達一條指令:“毀掉一切可能對敵人有利的東西。”
得到這條指令的各軍將軍和軍官們“如獲至寶”,他們將戰爭手段的殘酷性發揮到了極致。《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和圖海率領大軍兵臨平涼城,平叛心切的圖海主張使用紅夷大炮炮轟平涼城,卻被周培公制止,他考慮的是不僅是“勝利”,更有日後“人心”和“歷史評說”。
1862年7月,同樣的歷史場景在美國南北戰爭中發生,北方軍兵臨南軍堅守的孟菲斯的維克斯堡要塞,北方軍將軍謝爾曼命令使用重炮轟炸維克斯堡,時間持續了一個多月,維克斯堡要塞被攻克後,城中平民死傷殆盡。美國教科書中將此次戰役評價為“敲響奴隸制喪鐘的偉大勝利”,對平民的屠殺行為則隻字未提。
1864年,北方軍攻陷南方軍的戰略重鎮亞特蘭大,北方軍決定徹底摧毀這座城市。城中居民跪著哀求北方軍不要毀壞他們的家園也於事無補,北方軍將城中居民野蠻驅逐,然後縱火焚燒,大火燃燒了整整兩週,亞特拉大變成一片廢墟。被驅逐的居民如何生存,只有鬼知道,能否再次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就看個人運氣了。
這樣的戰例比比皆是,不得不說,美國是一個善於包裝、偽裝的國家。他們利用輿論的力量,能將自己歷史上“人性”的偶然事件渲染得無比美麗,卻將“野蠻、殘忍、血腥”的常態畫面永遠掩蓋起來。
1865年,南北戰爭接近尾聲,北方軍勝局已定。然而,他們的屠殺行為卻並沒有停止,他們成群結隊像獵人一樣獵殺南方軍的散兵遊勇,甚至將平民當成獵物射殺取樂,尤其是黑人,被當成畜生一樣隨意被虐殺。他們像土匪一樣劫掠南方的種植園,南方的種植園幾乎全部被破壞。
被屠殺的南方軍和平民的屍體被草草埋葬在昔日的種植園內,密密麻麻的墳包就像麻子臉上的麻子一樣,很醜陋,卻洗不掉,只能靠不斷美白去掩蓋。
勝利後的北方軍宣揚這場戰爭為美國帶來了空前的安定與團結,甚至要把這場戰爭粉飾為“紳士戰爭”。事實上,這場戰爭帶給美國的是“撕裂”,要不,美國總統林肯也不會被刺殺身亡。“紳士戰爭”更是無稽之談,戰後,有記者街頭隨機採訪南方城市的市民是如何看待“南方戰爭”時,憤怒的市民大致都表達了這麼一個意思:“將來我要有了後代,首先要讓他們學會仇視北方佬,因為他們不過是一群可恥的強盜!”
我們來看一看北方軍代表人物謝爾曼的“紳士”表現——1864年,謝爾曼率軍攻克著名港口城市薩瓦那,並稱這是送給林肯總統的聖誕禮物,犯下如此罪惡的謝爾曼並無受到任何懲罰,他大言不慚拍著胸脯自豪地說:“我沒有什麼好懺悔的,我所做的任何事都無愧於良心。”
美國南北戰爭其實跟“黑奴”沒多少關係,歸根結底還是利益在作祟。林肯無法容忍的並不是奴隸制,他無法容忍的是美國的分裂。
“廢除黑奴制度”更像是北方軍“正義之師”的噱頭和自我標榜,黑奴制度根本無法依靠這場戰爭而徹底消滅。歷史也佐證了這一點——南北戰爭剛結束那會兒,黑奴的遭遇反而更差了。
被解放的黑奴大量湧入城市後,淪為社會的最底層。(北方的)白人處處炫耀著自己的“優越”,歧視黑人甚至一度成為潮流。實際上,當時的法律就十分不公平,根據規定,黑人囚犯必須要無條件服從奴役,他們甚至連上訴的權利都沒有。在資本家剝削、佃農制和種族歧視的壓迫下,不少被解放的黑奴居然主動要求重新回到南方的種植園中——至少他們在那裡可以享受相對安定的生活。